2025
十月

24

320

【弥撒读经释义】|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丙年)

1231231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丙年)


读经一 恭读德训篇 35:12-14,16-18

1.「上主是审判者,决不看情面。」

背景:德训篇(即《德训篇书》,拉丁文称为《Ecclesiasticus》或《Sirach》)是智慧文学的一部分,强调生活伦理和信仰实践。在当时的犹太社会中,官长常常徇私枉法,贫者无告,而《德训篇》特别提醒人要依靠正义的天主。

灵修:此处强调天主的绝对正义iustitiadivina),祂不因人的地位、财富或权势而改变判断——完全不同于世俗的法官。这是天主的不偏待性impartialitasDei),体现祂作为公义审判者Iudexiustus)的本质。


2.「他决不偏袒任何人,而加害穷人。」

释义:天主不偏袒任何人,也不会因人的贫穷而轻看、加害他。

灵修:穷人在社会中往往没有依靠,但在天主眼中,他们却是祂特别眷顾的一群(参阅《路加福音》1:52-53;《玛窦福音》5:3)。这反映出天主的特殊慈爱praeferentiaoptionispropauperibus——即教会常说的对贫穷者的优先选择


3.「他乐于俯听被压迫者的祈祷。」

释义:天主不仅愿意听祈祷,而且特别倾心于那些在苦难中向祂呼求的人。

灵修:这启示我们,天主的耳朵向着心灵破碎、内心悔改的人(参阅《咏》51:19),说明祈祷的力量不在于华丽的言辞,而在于谦卑和诚心


4.「他决不轻视孤儿的哀求,和寡妇诉苦的叹息。」

释义:天主特别垂怜社会最边缘、无助的人。

历史背景:在以色列传统中,孤儿与寡妇是最容易被剥削的弱势群体(参阅《申命纪》10:18)。因此,《梅瑟法律》中特别强调要保护他们。

灵修我们若要效法天主的心怀,也该同情、援助弱小(参阅《雅各伯书》1:27看顾孤儿寡妇的祈祷,是纯洁而无玷的敬虔)。


5.「诚心诚意恭敬天主的人,必蒙接纳;他的祈祷上彻云霄。」

释义:真诚敬畏天主的人,其祈祷是有效的,达到天主面前。

灵修:强调了虔诚pietas)与敬畏天主timorDomini)在信仰生活中的核心地位;这不是恐惧,而是出于爱的敬畏。


6.「谦卑的人祈祷,穿云而上,不达到目的,决不休止;」

释义:谦卑的祈祷具有坚持的力量,最终定会感动天主。

灵修:这里强调持续祈祷oratioperseverans)的重要性,正与《路加福音》18:1-8中寡妇的比喻呼应,展现出信仰的坚持。

教父传统:奥斯定圣师指出,天主有时延迟回应,是为了让我们的祈祷变得更加诚挚和持久。


7.「除非至高者答应,为义人伸冤,执行正义,他决不离开。」

释义天主会为义人主持公道,只要他们持守正义,祂就不会离弃他们。

灵修:此处提到的义人在圣经中指那些依靠天主而生活正直的人。强调了信德与正义同行


8.「上主决不迟延。」

释义:天主虽似迟延,但其实是为了更高的目的——在祂的时间中,一切都刚刚好。

灵修:呼应《伯多禄后书》3:9主并不迟延他的应许;我们要以信德等待,因天主的时间不同于人的时间。


小总结(灵修反省):

本段经文教导我们,祈祷的力量并不在于身份、口才或社会地位,而在于内心的谦卑、虔诚和坚持。天主是那位不偏待人的审判者,也是特别垂怜贫弱者的慈父。在当今社会中,教会必须继续活出这种优先选择穷人的精神,并鼓励信友以恒心祈祷,不因眼前未得回应而灰心。

这段读经与主日福音中寡妇与不义法官的比喻形成强烈呼应,提醒我们:真正有信德的人,是那些即使在黑夜中、压迫中、沉默中,也不断向天主呼求、信靠祂最终伸冤的人。如此的信德,就是人子来时能否在地上找到的信德。

愿我们今日在祈祷中,也以谦卑心信赖说:主啊,垂怜我罢!我虽不配,你却是公义的主。


 

读经二

恭读圣保禄宗徒致第茂德后书 4:6-8,16-18


1.「亲爱的:我已经被奠祭,我离开人世的时候也近了。」

背景这是圣保禄写给年轻门徒弟茂德的临别信件之一,被视为他的灵性遗言。当时保禄宗徒正被囚于罗马,面临殉道。

被奠祭(希腊文:σπένδομαι,拉丁文:libatio)是圣经中祭献的一种形式,常指酒或血倒在祭坛上作奠祭。

灵修:保禄将自己的生命视为为基督而倾倒的祭品oblatiosacrificialis),象征他完全的奉献。


2.「这场好仗,我已经打完;这场赛跑,我已经跑到终点;这信仰我已经持守住了。」

释义:保禄用三个比喻总结他的宗徒生涯:

好仗certamenbonum):暗指属灵的斗争(参《弗》6:10-17)。

赛跑:信仰的旅程是一场有目标的奔跑(参《格前》9:24-27)。

持守信仰:他始终忠于宣讲的福音,未曾偏离。

灵修:这提醒我们基督徒的生命是一场持续的战斗与信德的赛跑,需要恒忍、忠贞、毅力


3.「从今以后,那正义的冠冕已经为我准备好了。」

释义:保禄以冠冕coronaiustitiae)象征天主为义人预备的赏报,这是一种象征永恒生命荣耀的图像。

背景:在希腊罗马运动会中,胜者得桂冠。保禄常以此象征属灵的奖赏。


4.「这冠冕是主——正义的审判者,在那一日必要赏给我的;」

释义那一日主的日子diesDomini),也就是终末审判日。主在那天以正义审判一切。


5.「不但赏给我,也赏给所有怀着爱心等候他显现的人。」

释义这奖赏并非为保禄独享,而是为所有爱慕主显现的人而设。

灵修等候他显现意味着在今世怀着热望与忠信,盼望基督再来。


6.「我第一次申辩时,没有一个人支持我,反而都离弃了我,愿天主不归罪于他们!」

释义:保禄回忆在罗马第一次出庭时的孤立无援。

灵修即使在被遗弃中,保禄却宽恕那些离弃他的人,正如基督在十字架上宽恕(参《路》23:34)。

术语:这体现了基督徒宽恕的精神virtusmisericordiae)与效法基督的榜样。


7.「但是主却在我左右,给我力量,使福音的宣讲藉着我而完成,使万国的人都能听见;」

释义:虽然人弃他,主却同在;他之所以能继续宣讲福音,是靠主的能力。

灵修这是圣保禄在使徒职务ministeriumapostolicum)中经验天主扶持的写照。


8.「主也把我从狮子口中救出来。」

释义:可能是字面指他在庭审中被判无罪释放,也可能是象征从邪恶势力或死亡中得救。

背景:罗马帝国常以狮子象征迫害或危险(如《达》6达尼尔的故事)。

灵修:象征天主在危急中施予解救,是护佑的天主Protectormeus)。


9.「他要救我脱离各种凶恶的事,也要使我安全地进入他天上的国。」

释义:保禄深信,无论在地上的危险或天上的归宿,天主都会全程引导。这表达了对天主终末救恩计划salusaeterna)的信赖,也包含了对天国归属regnumcaelorum)的望德。


10.「愿光荣归于他,直到无穷世之世!阿们。」

释义:结尾以荣耀颂赞天主,是信德的自然流露。这是荣主的祈祷doxologia),也预示了保禄对永恒天主的依靠与爱慕。


小总结(灵修反省)

这一段是圣保禄生命旅程的灵性总结信德见证。在即将殉道之际,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充满了信赖、盼望与感恩

他用三句话总结了基督徒的召叫:

打完好仗:在属灵战争中,忠于基督;

跑到终点:在圣召旅程上,持守到底;

守住信仰:在信仰生活中,不被动摇。

他深信:天主是正义的审判者,终将为每个忠信的人赐下正义的冠冕。他也教导我们,即使在孤独、误解、苦难中,主仍然在我们左右,施以助佑与力量。

愿我们也以爱慕主显现的心生活,使我们在自己的终点也能得着那永不朽坏的冠冕。

 

福音 恭读圣路加福音 18:9-14


“那时候,耶稣向几个自以为清高,而轻视别人的人,讲了这个比喻:”

背景:在耶稣的时代,法利塞人是犹太教中的一个严格宗派,强调法律的遵守和宗教的仪式纯正。耶稣此时面对的是一些自义(自以为义)的人——他们认为靠自己的行为便能成义。

灵修:这一节指出耶稣讲这个比喻的对象:那些依恃自己行为的人。他们缺乏谦逊,常以属灵优越感轻视他人。这是一种骄傲的属灵病态(spiritualpride


“有两个人上圣殿去祈祷:一个是法利塞人,另一个是税务员。”

背景:圣殿是祈祷与献祭的中心。法利塞人是宗教精英,而税吏在当时是公认的罪人,因他们替罗马征税,常常被视为叛国者和敲诈勒索者。

灵修:两类人的对比设定了张力:一个是外在虔诚的代表,一个是内在悔改的象征。天主注重的不是社会地位,而是内心态度。


“那个法利塞人站着,心里这样祈祷:‘天主,我感谢你,因为我不像别人那样贪赃枉法、淫乱放荡,也不像这个税务员。’”

背景:法利塞人的祈祷姿态常常是站立的,这是合法而常见的态度。然而,他的祈祷变成了自我夸耀。

灵修:法利塞人的祈祷缺乏悔罪意识,是属灵骄傲(superbiaspiritualis)的表现。他以别人的罪衬托自己的,这是自义的祈祷,缺乏真实与谦卑。


“我每周禁食两次,我一切的收入都捐献十分之一。”

背景:犹太律法要求每年守一次赎罪日禁食,而法利塞人每周两次禁食,远超律法,是出于敬虔的表现。但他们往往将这些作为夸耀的资本。

灵修:善功若无爱德与谦卑相伴,就变成了虚伪的表现。这个法利塞人强调的全是自己做了什么,却没有提到天主的仁慈与恩典。


“那个税务员却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是捶着胸膛说:‘天主,可怜我这个罪人吧!’”

背景:税吏常因职业而被边缘化。他的姿态(远远地站着、低头、捶胸)代表内心的羞愧和悔恨,是痛悔的典型姿态compunctiocordis)。

灵修:税吏的祈祷体现了真实的悔罪(contritiovera。他不为自己辩护,只请求天主的怜悯,这正是痛悔者的祈祷,合乎天主心意。


“我告诉你们:这个人回到家里,成了义人,而那个人却不然。”

教义这是这段比喻的高潮,耶稣用反转结局来传达福音的真理:义不是靠人的功劳得来的,而是藉着天主的恩典,透过信德与痛悔的态度所接受的。

灵修:天主高举谦卑的人(参阅《路》1:52),祂悦纳的是内心破碎的祈祷(参阅《咏》51:19)。税吏成为义人,是因他认清自己是罪人,依赖天主的仁慈。


“因为自高自大的,必被贬抑;自谦自卑的,必被高举。”

背景:《箴言》和《玛利亚赞主曲》都有类似教导(箴16:18;路1:52)。耶稣多次教导谁愿为大,就要作众人的仆人(谷10:43)。

灵修:这是耶稣教导中的黄金法则之一,强调谦卑(humilitas)是成义与成圣的道路。骄傲使人跌倒,谦卑引来天主的恩宠。


灵修总结:

这段福音比喻对我们的属灵生活提出深刻反省。我们容易落入法利塞人的陷阱,以自己的宗教行为为傲,忘记真正成义的道路是痛悔与信赖天主的仁慈。

法利塞人代表律法主义的虔诚,外表虔诚却心灵骄傲;税吏代表福音性的悔改,虽然行为有亏,却因内心的谦卑而被义化。正如《天主教教理》第2631条所说:悔罪的祈祷,是转向天主的第一步,是虔敬祈祷的泉源。

小结:

天主注视的是人的内心,不是外表的善功;

祈祷必须出于真实与谦卑,才为天主所悦纳;

成义不是靠行为,而是依赖天主的仁慈;

在生活中应常效法税吏的态度,每日省察、认罪、求怜悯

谦卑不是轻视自己,而是将自己真实地置于天主面前,完全依靠祂的恩典。


 

评论

请你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