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九月

13

88

【圣经问答】| 申命纪11-12章

1231231

《申命纪》第十一章 问答


1:本章一开始,梅瑟再次强调了什么信仰核心?

答:梅瑟强调你应爱上主你的天主11:1),并要求以色列人天天遵守上主的训令、法律、规则和诫命。这是整部《申命纪》的中心主题,也是以色列人与天主盟约的核心,即出于爱与忠诚服从,而非仅仅是外在的遵行。


2:梅瑟为何特别提及你们的子孙没有亲眼经历的内容?

答:他提醒现在活着的一代亲眼见过天主的奇迹与惩戒——从埃及的灾祸(法郎和军队淹死在红海)、旷野的照顾,到地裂吞噬达堂与阿彼兰的审判(参阅户16章)。这些亲历的经验使他们对天主的能力和正义有更深刻的认识,理应以更大的信赖和服从来回应。


3:梅瑟如何对比埃及与迦南地的不同?

答:他指出埃及地需靠人力用脚灌溉,如同灌溉菜园(11:10);而迦南地则是有山有谷,有天上雨水所滋润的地方11:11),是天主亲自照管的土地。从而表明进入应许之地的福乐不仅是物质的,更是一种依靠天主、信赖天主眷顾的属神生活。


4:这段经文如何说明祝福诅咒的选择?

答:本章清楚表明祝福与诅咒取决于人是否服从上主的诫命

若听从并爱慕上主,就必得祝福(雨水、丰收、牲畜食物充足,生活安稳);

若转向邪神、心受迷惑,便会招致天主的惩罚(天闭不雨、土地荒芜、最终灭亡)。

这是天主与选民的盟约伦理:人若忠信,天主赐福;人若背约,便自招咒诅。


5:本章再次强调了哪些天主教传统中的信仰记号

答:梅瑟命以色列人要将上主的训令系在手上、戴在额上、刻在门框与门扇上11:18-20)。这象征着信仰必须进入人的行动(手)与思想(额),并影响家庭与社会生活(门框、门扇)。
在犹太教中,这是戴经匣门框经文mezuzah)的来源;而在天主教信仰中,虽不以相同形式实行,但此提醒也呼应我们在心中常铭记圣言、在家庭中张贴圣像、守每日祈祷等传统。


6:梅瑟如何鼓励百姓对未来的信心?

答:他指出只要以色列人遵守诫命,天主必将列国从他们面前驱逐,他们将占领比自己更强大的民族。这不是出于人力,而是因为上主将畏惧你们的心情散布在列民中11:25)。这是一个强调因信得胜的信念:天主亲自作战,信赖他者必要得胜。


7:最后提到革黎斤山厄巴耳山有何意义?

答:这是梅瑟为将来的仪式预告:一旦进入迦南地,要在这两山举行祝福与诅咒的宣示(详见申27章)。革黎斤山象征祝福,厄巴耳山象征诅咒。这是集体对盟约的重新确认,也是象征以色列子民要做出公开而具体的抉择:走向生命或死亡、祝福或诅咒。


8:本章对今天的基督徒有何启示?

答:这章提醒我们:

信仰是爱的回应,不是律法主义的遵守;

信德需要传承(教导子孙,不论行走、卧、立);

生活的福乐来自依靠天主,而非人力自足;

我们也每天站在祝福与诅咒的选择前,选择是否忠于基督。
如教宗本笃十六世所说:信仰不是观念,而是与天主相遇。唯有信仰与爱同行,我们才能进入那天主年首至年尾常注目眷顾的福地。


 

《申命纪》第十二章 问答


1:本章的核心命令是什么?

答:本章的核心命令是敬拜唯一的上主,并只在上主所拣选的地方敬拜祂。这强调了圣所唯一的神学思想——敬礼必须在天主亲自选定之处举行,而不能像异民那样各行其是。这是为避免偶像崇拜,也为表达对天主启示旨意的服从


2:为何以色列人必须彻底摧毁原住民的祭祀遗迹?

答:因为这些地方是为异邦神祇所设,是偶像崇拜的中心。天主命他们将他们的名字由那地方完全消除12:3),是为防止百姓被引诱去模仿这些异教风俗。就如《出谷纪》20:3所言:你不可有别的神在我面前。这是对第一诫命的实践与维护。


3:天主为何限定只有一个地方可以奉献祭献?

答:这反映天主的居所不可随人任意设立,而是祂为立自己的名号所选的地方(12:5)。统一的敬礼场所有三重目的:

维系信仰的纯洁性,防止混入异教敬礼;

强调上主临在的独特性

培养子民对圣所的敬畏与归属感
在历史中,这个地方后被确认为耶路撒冷圣殿


4:以色列人可以随意在家中献祭吗?

答:不可以。全燔祭与神圣献仪必须在圣所中献于祭坛12:14, 27),不可以在个人选择的地方私自献上。这是为了维持礼仪的合一性和圣洁性。惟有在圣所内、由肋未司祭(后期发展为亚郎子孙的司祭)主持,才是有效而合乎天主旨意的祭献。


5:百姓可以在哪里吃祭肉?日常吃肉有什么限制?

答:

圣祭肉必须在圣所内吃,且与家人、仆婢、肋未人一同在上主面前庆宴(12:18);

普通肉食可以在各城镇中宰杀食用(12:15),但仍需遵守一个基本规定:不可吃血


6:为何天主特别强调不可吃血

答:因为血是生命12:23)。在旧约传统中,血象征生命,是属天主的(见肋17:11)。食血被视为对生命神圣性的侵犯。因此必须如水一样泼在地上12:24)。这为我们今日理解耶稣以自己的宝血为我们赎罪奠定了神学基础(参《希伯来书》9章)。


7:关于肋未人,本章有什么特别指示?

答:肋未人没有分得土地产业,是专为圣殿服务的族群。因此,百姓应常常在喜乐时与肋未人分享,并不可忘记他们12:12, 19)。这也启示我们今日对教会圣职人员的支持与关怀,应当成为信仰生活的一部分。


8:当百姓进入安居乐业的应许之地后,应有什么态度?

答:他们要怀着感恩与敬畏的心,在上主选定的地方庆祝和祭献。他们的一切礼仪、生活,都应围绕上主而非随己意。这也启示我们今日的信仰生活,应当以感恩之心参与感恩祭(弥撒),并以教会的教导为信仰生活的指引。


9:本章如何严厉警告不要效法异民的敬礼方式?

答:天主通过梅瑟警告百姓:不可探究异民的神祇,也不可仿效他们的敬礼方式12:30)。因为这些敬礼中包括了天主所憎恶的事,如将子女焚烧献祭(12:31)。这是对人性与信仰的严重亵渎,天主绝不容许这种敬礼出现在祂的子民中。


10:这章如何提醒我们今日的信仰实践?

答:

信仰必须以天主为中心,而非随己意行事;

敬礼应在教会规定的形式中举行,不可个人化、私有化;

必须摒弃一切偶像与异教思想,包括现代社会中的金钱崇拜、占卜、风水等;

教会礼仪场所与祭礼(特别是弥撒)是天主亲自指定的救恩媒介,应当虔诚参与,避免随便对待。

圣保禄宗徒在《哥林多前书》10:21也警告我们:你们不能喝主的杯,又喝邪神的杯;不能在主的筵席上,又在邪神的筵席上。这是对本章精神的最好呼应。


评论

请你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