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九月

23

93

【圣经问答】| 申命纪31-32章

1231231

《申命纪》第三十一章 问答

—— 忠信的交接与盟约的守望


1:梅瑟为何不能带领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

答:
梅瑟在本章开头提到自己今天已一百二十岁,再不能出入,这是他完成使命、准备离世的时刻(第2节)。此外,上主明言他不能过约但河(参阅申32:51),是因他在默黎巴水事件中没有尊崇天主(民20:12)。这一限制也突显出:应许的实现不是人的功劳,而是天主恩许的果实。梅瑟忠实完成了领民出埃及时期的使命,现在要将使命交托。


2:若苏厄为何被选为梅瑟的继任者?

答:
若苏厄早在出埃及后就被视为梅瑟的侍从与忠信门徒(参阅出33:11),并且曾作为探子亲历过应许之地。他以坚定信德相信天主的应许。在本章(第7-8节),梅瑟当着众人立他为领袖,并重复鼓励:你要勇敢坚决,因为是天主与他同行并引导以色列民前行。这也是天主教对圣职传承(succession apostolica)的一种预象——信仰的传递需要在天主旨意全体团体面前完成


3:梅瑟为何强调勇敢坚决

答:
这是对若苏厄,也对全体以色列民的呼吁:信仰的道路必须在天主的同在中勇敢前行。虽然前路有强大的民族与挑战,但上主说:我与你们同行,决不抛弃你,也不离开你(第6节)。这种鼓励反映天主在我们信仰旅程中的承诺,也预示着基督对宗徒所说的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玛28:20)。


4:梅瑟为何要书写法律,并吩咐定期宣读?

答:
梅瑟遵命将法律(即梅瑟五书的核心法律部分)书写出来,并命令每七年帐棚节期间当众宣读(第9-13节),特别是包括男女、孩童及外邦人。这是天主子民必须不断重温法律、更新盟约意识的方式,预示着教会中圣言宣讲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这种定期的宣读实践也促成了以色列社会的信仰记忆memoria fidei)。


5:为何天主吩咐写诗歌?这首诗的作用是什么?

答:
天主预知百姓会在进入福地后吃饱、吃肥,而归向其他神,破坏盟约(第20节)。因此,祂要梅瑟写一首诗歌,作为指责与警醒的见证(第19节),防止他们忘恩负义。这首诗(出现在下一章)是一种神圣记忆的传承工具,既具有礼仪用途,也具道德警告功能,类似于天主教传统中的训诫性圣诗或讲道


6:天主为何说我要掩面不顾他们?这是否与天主慈悲矛盾?

答:
这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表明天主不会纵容以色列的背叛。掩面不顾意味着天主任凭他们自食其果,使他们在灾难中意识到失去天主临在的严重性。这并不与天主的慈悲矛盾,而是出于爱而施行的惩戒,为引导人悔改(参阅希伯来书12:6上主爱谁,便惩罚谁)。在天主教教义中,这种惩罚具有矫正与悔改的目的


7法律书放在约柜旁边有什么象征意义?

答:
梅瑟命司祭将法律书放在上主约柜旁边,象征这法律与天主的盟约密不可分。它是天主子民与祂契约关系的外在见证与内在约束(第26节)。在天主教传统中,圣经亦被置于祭台或圣体柜旁,象征圣言与圣体共为信仰根基。法律书放在约柜旁,也是让百姓随时意识到生活应依主的话语为准绳


8:梅瑟最后对以色列民有什么警告?

答:
梅瑟以天地作证,对以色列民警告说:你们必要完全败坏……遭遇灾祸(第29节)。这是出于梅瑟对人性软弱的了解,也是真理之言的劝勉。这警告不是咒诅,而是呼吁他们在进入福地之前重新立志敬畏天主、守祂的法律。这也呼应我们在领洗、坚振、婚配等圣事中所作的承诺:必须在恩宠中坚定走主的道路。


结语

《申命纪》第31章是梅瑟生命的尾声,却也是信仰传承的新开始。梅瑟忠信完成天主托付,若苏厄将承接使命,引领民众走向应许之地。法律书与诗歌将作为记忆的灯塔,引导天主子民在历史中不忘所立之盟约。

对于今日的教友,这章邀请我们:

牢记主的法律,在日常中聆听圣言;

勇敢坚决,在挑战中依靠主的同在;

传承信仰,让下一代也能在流奶与蜜的土地中敬畏并事奉天主。


《申命纪》第三十二章  问答


1:什么是梅瑟之歌?为什么在梅瑟临终前要唱这首诗歌?

答:
梅瑟之歌是梅瑟临终前受上主启示而作的一首圣诗,用诗的形式总结了以色列民族的历史、上主的恩德、人的背叛、天主的审判与慈悲。这首歌是劝诫与预言的结合,旨在作为以色列子民的见证与警醒,使他们在未来的日子中不忘记上主的法律与盟约。


2:这首诗歌是以什么方式展开的?有什么主题?

答:
梅瑟之歌以召唤天地为证人(32:1)展开,接着称颂上主的正义与信实(32:3-4),对以色列的不忠与背叛提出控诉(32:5-18),预言上主的惩罚(32:19-25),却也揭示了上主最终会怜悯他的百姓,行审判、施救赎(32:36-43)。整首歌的主轴是:天主的忠信 vs. 以色列的忘恩负义,并强调只有上主是天主,除他以外没有别神32:39)。


3:第4节说:他是磐石,这是什么意思?

答:
磐石Hebrew: tsur)象征坚固、稳定与信靠。在旧约中,磐石常用来称呼天主,强调祂是我们永远的保障和拯救之源(参阅咏18:3)。在这节中,梅瑟称天主为磐石,表明祂的作为完全、公义、忠信,是所有信赖者的保障。


4:以色列人为何被称为堕落的世代?(32:5-6

答:
因为他们背弃了与上主所立的盟约,敬拜偶像,行邪淫之事,不忠于天主。尽管上主以父亲般的爱照顾、保护他们,但他们却报以忘恩与悖逆,因此被斥责为邪恶败坏愚昧无知的人民


5:天主为何允许敌人攻打以色列?(32:19-27

答:
这是天主的义怒所致。天主掩面不顾,是为了让他们认识到离开了上主,就一无所有。这不是出于仇恨,而是出于爱的惩戒,使他们悔改归向祂。即便在怒火中,天主仍顾念自己的名声与盟约,因此没有彻底毁灭他们(32:26-27)。


6:第39节说:我使人死,也使人活。这是否显示天主是残酷的?

答:
不。此句强调天主是生命与死亡的主宰,祂拥有绝对主权。死亡与生命皆在祂手中,祂既能惩罚,也能复兴。这是对当时以色列人拜偶像的回应:只有天主是那一位(希伯来文:Ani Hu——独一真神,其他虚无之神无法救人,亦无法掌握人的命运。


7:第43节提到万国应向他的百姓祝贺,这句有何意义?

答:
这是本章唯一一处普世性的召唤:外邦民族也将因上主的正义而颂赞祂。此节预示了天主救恩将超越以色列,普及万民。这预言在新约中得以实现,借着耶稣基督的救恩,福音传至万邦,普世教会由此诞生(参阅罗15:10,希1:6)。


8:为什么梅瑟在结束诗歌后劝勉百姓要谨守法律?(32:46-47

答:
梅瑟深知人性软弱,因此在唱完这首具有警示性质的圣诗后,再次劝勉百姓牢记天主的话,因为这不是空洞的话,而是关系你们的生命。遵守法律不仅是敬主的外在表达,更是民族得救、生存、繁荣的根本。


9:上主为何不允许梅瑟进入应许之地?(32:48-52

答:
因为梅瑟在默黎巴水边一事上对上主失信(参阅户20:10-12),在百姓中没有尊上主为圣。这教导我们:即使是最伟大的领袖,也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天主公义无偏,但也给予梅瑟恩宠:容他在乃波山上远眺应许之地,并安然归祖。


结语:
《申命纪》第三十二章是一首感情真挚、神学丰富的圣诗,它不单回顾以色列民族的历史,更揭示出天主对祂子民的忠诚、义怒与慈悲。正如梅瑟所说:这不是空洞的话,而是关系你们的生命。愿我们也能以信德回应上主的召唤,忠诚生活祂的盟约之中。


评论

请你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