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八月
27
【见证】:从偶然相助到初识天主,被一首歌打开的喜乐之门

沐兰:感谢您愿意接受我们的采访,可以先做一个自我介绍吗?
高翠灵:好的,我叫高翠灵,来自河北。
沐兰:翠灵姐您好,今天特别想和您聊聊您与信仰相伴的那些故事。我们都知道,很多人的信仰起点都带着一些特别的契机,您最初是怎么接触到天主教的呢?
高翠灵:说起最开始接触啊,那得回到 2004 年的六月,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当时我正要去婆婆家,路过一个信教的教友家,听见里头有孩子哭,哭得还挺难过,我就顺着哭声进去了。一进门就看见教友正训孩子呢,我就问她咋回事,孩子哭这么厉害。她跟我说,他们天主教要聚会,不想带孩子去,怕影响学习和聚会。我当时就跟她说,要不孩子跟我吧,我帮着带带。她还挺不好意思,说不用不用,我也就没再坚持,接着去婆婆家了。
沐兰:您挺乐于助人的呢。
高翠灵:是的,都是一个村的吗,互相帮衬着点也是应该的。
沐兰:那后来呢?
高翠灵:后来我到了婆婆家,婆婆正吃饭呢,我就问她:“人家天主教都聚会呢,您也是信教的,咋不去呀?” 婆婆说她老了,不想动,也不能去。我就劝她:“您既然信了教,就该去啊,干啥就得吆喝啥嘛!” 婆婆又说家里喂了好多鸡、狗、猫,走不开。我还是劝她:“必须得去,您信了就该去。” 见她还是犹豫,我就说:“我送您去!” 后来我就骑上摩托车,把婆婆送到了马家庄的聚会地点。那时候我还不信教呢,送完婆婆我就自己回来了。
沐兰:原来最初是因为帮婆婆的忙才和聚会点有了关联。那之后有没有什么事,让您对这个信仰多了些想法呢?比如婆婆从聚会回来后,有没有跟您说些什么?
高翠灵:有呢!晚上婆婆聚会结束回来,跟我说了件事。她说聚会快结束的时候,有个修女问她:“您这么大岁数,是怎么来的呀?” 婆婆就说:“是我儿媳妇送我来的。” 修女又问:“那您儿媳妇咋没来呢?” 婆婆说我不信教。修女又问:“您儿媳妇认字不?” 婆婆说认字,修女就让婆婆给我带一张《介子报》,说让我看看,有空也去聚聚。所以那天婆婆就把《介子报》给我带回来了。我当时还挺好奇,就问婆婆:“您今天去聚会,学了点啥呀?跟我说说呗。” 结果婆婆说:“哎呀,我啥也记不住,净在那儿打盹儿了,不知道学了啥。” 我就说:“那多少也得有点收获吧?” 婆婆没法儿了,就说:“我去了以后就觉得‘好’,就一个‘好’字,别的啥也说不出来了。” 我一看婆婆岁数大了,记不住也正常,就没再多问,但心里头却犯了嘀咕:到底是啥样的 “好”,能让她只说得出这一个字呢?
沐兰:看来这 “说不出的好” 让您动了好奇心。那您后来读了修女让带的《介子报》,读完之后是什么感受?有没有让您更想深入了解这个信仰呢?
高翠灵:读了!我拿到《介子报》的时候可高兴了,接过来就回家看了。越看越觉得好,越看越被吸引,里面的内容特别对我心思。可是看着看着,我又有点犹豫了 —— 电视上那些广告,说得比唱的还好听,可不一定是真的,这报纸上写的,会不会也这样呀?我心里就有点犯嘀咕,但同时也下了决心:抽时间一定要去聚会点看看,到底是咋回事。等我把《介子报》从头到尾看完,心里头那种感觉更强烈了,就像被一种爱的力量给吸住了似的,有时候读着读着还忍不住掉眼泪。那时候我就更下定决心了:必须去看看,天主教到底是啥样的,为啥能让人觉得这么 “好”。
沐兰:那您第一次去聚会点,是什么时候??
高翠灵:第一次去是 2004 年 7 月 4 号,我去了离我们村三里地的马家庄教堂。
沐兰:您去之前心里是啥想法呢?
高翠灵:去的时候心里还半信半疑的,就想看看究竟是怎么个 “好” 法。
沐兰:那您到了那儿之后,又有哪些经历让您印象比较深呢
高翠灵:到了那儿,人家都跪着,我就坐着,坐了一会儿,见人家一会儿站一会儿坐,觉得挺麻烦的。人家念的那些话,我一句也没听清楚,说白了,就是去看热闹的。快结束的时候,有几个教友问我:“你来干啥呀?” 我就实话说:“我来看看,想知道天主教这个信仰到底有啥好。我婆婆就跟我说个‘好’字,啥也说不出来。” 眼看要结束了,有个教友说:“来,咱们唱歌吧!” 我平时就挺爱唱歌的,就说:“既然来了,那我就跟你们学一首歌吧。” 然后就在堂里学了《生命的河》。这首歌挺短的,大概半个小时吧,我就学会了,反复唱,越唱心里越舒服,也觉得 “好” 了,但具体是啥好,我还是没弄明白,就是单纯觉得高兴。临走的时候,有个教友问我:“你感觉咋样?” 我说话直,就说:“我啥感觉也没有。” 教友又说:“那下次你再来吧?” 我就跟人家说:“你别劝我,我要是觉得好,自然会来;要是觉得不好,你再叫我,我也不来。心里不想来,人来了心不来,那不是白来嘛!” 教友听了有点失望,说:“最好你还是来,跟我们一块儿学习。” 我还是那句话:“不用劝,我觉得好肯定来,没感觉就不来。” 说完我就回家了。
沐兰:第一次去好像没让您完全明白 “好” 在哪里,但您学了《生命的河》这首歌。后来这首歌有没有给您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感受呢?
高翠灵:第二天我去地里种地,一边干活一边就想起这首歌了,然后就跟着唱。那时候我还不知道 “唱歌是双倍的祈祷” 这句话,就是觉得唱着舒服。我一边唱一边琢磨歌词 ——“生命的河,喜乐的河,缓缓流进我的心窝”,我就想:我这是到了生命的河里、喜乐的河里了呀!这首歌跟我以前唱的那些世俗的通俗歌曲,完全不一样,它就像一首 “天上的歌”。我越唱越开心,越唱越快乐,尤其是唱到 “心里的忧伤,头上的乌云,全都洒落” 这一句的时候 —— 我以前练过气功,懂点穴位,当时就感觉一股暖流从百会穴涌到心口里。你不知道,我以前是个特别爱生气、特别骄傲的人,脾气还大,心里头总像堵着一块石头,天天都快乐不起来。别看我外表好像挺风光,每天吃了饭就去打麻将,穿得也比别人花哨,别人还羡慕我 “有福”,可我心里头的忧愁,谁也不知道。我心里压了好多仇恨,恨这个恨那个,从来没真正开心过。但那天唱着《生命的河》,我就觉得心里头的忧愁、头上的乌云,真的一下子全没了!那股暖流冲开了我心里头几十年的 “石头”,就像石头落了地一样,特别轻松。我当时还不知道要喊 “耶稣”,就念叨:“老天爷呀,您真好!” 常言说 “家宽不如心宽”,以前外表再风光,心里不舒服也没用,那天我才真正尝到了心里喜乐的滋味,积压多年的仇恨也没了,心里头乐开了花。我就想:这首歌都能给我这么大力量,那天主教肯定还有更多好的,我得接着去教堂看看,看看它对我的人生、我的生命,还能带来啥好处。
沐兰:听您这么说,这首歌好像成了您信仰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那之后您有没有更主动地去了解天主教的道理或者相关的书籍呢?
高翠灵:从那以后,我就想看看天主教的书,想多了解了解。我就去邻居家找,找到了几本 —— 一本《幸福在这里》,还有天主教的《祈祷手册》和《要理问答》。我把这些书拿回家里,黑天白夜地看,只要有时间就看,真是爱不释手,心里总琢磨:咋写得这么好呢!
书里有几句话特别吸引我,比如 “耶稣说,我是道路,真理和生命”“我是真、善、美”。我当时就想:“真、善、美”,“真” 是实实在在的真,“善” 是啥样的善呢?常言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说自己是 “善” 的,我还不太信;还有 “美”,到底是啥样的美?我觉得这些都得去教会里看看,亲眼看到了才能信,不能光看书上写的。还有一句话,说 “我是通向天国的一把金钥匙”。我当时就跟自己说:“钥匙是开锁的,你要是金钥匙,是全能的钥匙,那我就是一把生了锈的锁!”
沐兰:为什么这么说呢?
高翠灵: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我觉得自己毛病太多了,人非圣贤,谁没过错啊?我在 “天主” 面前,罪过肯定不少。天主是真、善、美,可我既不那么美,也不那么善,跟天主比,我就是一把生了锈的锁。我就想:“你要是真能通向天国,是全能的金钥匙,那就今天把我这把锈锁打开吧!别的啥也打不开我的心,就看你能不能了。”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这叫 “祈祷”,就是读书记的时候,常常跟 “天主” 对着话。
沐兰:您在看书的时候,还有没有哪部分内容,让您印象特别深,甚至改变了您对自己的看法呢?
高翠灵:印象最深的是 “真福八端”,它就像一面镜子,照着我,让我看清自己。一开始我还不理解,“八端” 就是八条,可我越读越愿意读,反复读,就是背不下来。因为书是借邻居的,早晚得还,我就找了我们村一个教过书、毛笔字写得好的老师,让他帮我把 “真福八端” 抄下来。我买了一张带花边的大纸,让老师抄在上面,然后贴在我的床头上,一有空就看,琢磨上面的话。
沐兰:读【真福八端】让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呢?
高翠灵:其中第一句让我心里最不平静的,就是 “缔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将成为天主的子女”。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怦怦直跳,就跟 “主” 说:“主啊,我不是缔造和平的人,我是爱打抱不平的人,看见不顺眼的就想说,还爱跟人过不去,跟人家闹得不高兴、不和睦。” 你不知道,我在家是最小的,父母惯着我,连我父亲做得不好,我都敢直接说;我有四个哥哥、三个姐姐,他们要是做得不好,我更任性,直接批评人家,不管人家心里啥感受,说完了还跟人家赌气不说话,得让人家主动找我,还不原谅人家,总觉得自己对,别人都不对。所以读到 “缔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我才知道自己以前有多不懂事。
沐兰:终于理解您最开始分享说非要让您婆婆去参加聚会是为什么了,看来性格使然,【真福八端】还有哪句触动您呢?
高翠灵:还有一句就是 “饥渴慕义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得饱足”。当时我心里还有个疑问:我婆婆信教两年了,可我邻居家又是圣像,又是念经的念珠,我婆婆啥标志也没有。我就想:“早晚我得去教会找修女评评理,为啥我婆婆啥也没有,他们家有那么多?要是买的,我去给婆婆买;要是给的,更该给我婆婆啊,这多不公平!” 这也是我后来更想去教堂的一个原因。
沐兰:看来 【真福八端】让您看清了自己的不足,也让您更想去教堂寻找答案。那之后您有没有再去教堂?
高翠灵:嗯,后来又去了。那是 2004 年 7 月 6 号,早上蒙蒙下小雨,地里活儿不忙,下雨天也没法下地,我就穿上雨衣、雨鞋,去了毛家庄那个信教的教友家。
沐兰:您再次去了教堂之后又有哪些新的经历呢?
高翠灵:我当时就想:唱一首歌都能让我心里这么喜乐,消除了我多年的忧虑,我对这个信仰有种 “相见恨晚” 的感觉。我跟教友说:“我以前觉得自己挺聪明,去过邢台、天津、山西、北京好多地方打工,见的多,就自以为是。现在才知道,我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以后我要从零开始,跟着你们学,你们信教早,懂得多。” 我还跟他们说,神父、修女一个月或两个月来一次,来了我一定去听他们讲;还要多借书看,下工夫学,慢慢成为能跟 “天主” 说话的人。教友们挺欢迎我,那天上午,他们先给我讲了点天主教的道理,我们聊了好多,后来又去堂里学了两首歌 ——《主前忏悔》和《耶稣爱我》。学《主前忏悔》的时候,我一边唱一边哭,眼泪止不住地流,心里充满了感恩。我默默反省自己,以前得罪了好多人,有七八个人跟我闹得不来往,我见了人家都吐口水,还自以为是;我还浪费好多时间打麻将,把日子都荒废了。回家以后,我把家里打麻将的桌子用水冲了一遍,又用洗洁精刷了三遍,洗衣粉刷了三遍,最后再用清水冲干净。我觉得就算这样,这桌子也不配放教会的书,就跟 “天主” 祈祷:“天主,您原谅我吧,以后我再也不打麻将了,我要把剩下的时间都奉献给您,我渴慕您,想多学您的道理。” 从那以后,我就把教会的书放在桌子上,再也没打过麻将。以前每天吃完饭就想去打麻将,都成习惯了,后来他们叫我,我就说:“我不去了,我信天主教了,信耶稣了,不能再浪费时间了。”
沐兰:您能下定决心戒掉打麻将的习惯,真的很不容易。那学了《耶稣爱我》之后,您对 “耶稣的爱” 有什么理解吗?有没有想过要把这份爱分享给别人呢?
高翠灵:一开始我不太明白 “耶稣爱我” 是啥意思,就觉得歌词里说 “在我生命中最大的福分就是耶稣爱我”,可我不明白他咋爱我。我就合上眼睛,跟 “老天爷” 说(那时候还不太好意思叫 “耶稣”):“老天爷,我相信您是最大的神,可我不明白您咋爱我呀?以后别人问我,我都不知道咋说,您让我明白您的爱,我才能把这份爱传给别人。” 后来我反复琢磨歌词:“耶稣爱我,耶稣救我,救我脱离了罪恶的权势,带我进入光明的国度。” 一下子就恍然大悟了!我就跟 “主” 说:“主啊,我明白了!是您把我从罪恶的奴隶里救出来,从卑微里提拔起来,让我从奴隶变成自由人,心里充满平安喜乐,是您的爱拯救了我!” 从那以后,我对父母、对身边的弟兄姊妹,态度完全变了。以前给父母买东西、跟他们说话,都挺冲的;后来做好饭,第一碗先端给婆婆和公公 —— 那时候公公得了脑血栓,需要照顾。我再也不是自己先吃,剩下的才给他们。跟哥哥姐姐的矛盾也化解了,以前不说话的人,我主动找他们说话。因为我知道,是天主的爱征服了我,改变了我,所以我见了人就想跟他们分享这份爱。
沐兰:您开始主动分享这份信仰了,那第一次跟别人分享的时候,是什么情况?
高翠灵:那年七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天,我又去教堂,路上有人问我:“你去干啥呀?” 我就说:“我去听天主的话,我特别愿意听天主跟我说啥。” 他们还笑我:“你啥也不懂,又不是教友,去干啥?” 我就说:“我也是天主的儿女,天主都承认我,你们为啥不承认?” 那天教堂做弥撒,我第一次接触 “弥撒”,整个过程就记住了一句话:“我们传报你的圣死,我们歌颂你的复活,我们期待你光荣的来临。” 尤其是 “传报你的圣死,歌颂你的复活” 这两句,记得特别清楚。弥撒结束后,我还问神父这句话啥意思,神父让别的教友分享,教友说:“就是要我们传报主的圣死,歌颂他的复活,期待他回来。” 我这才明白:主是为了我的罪,为了担当我的罪才死的,我要是不把主的圣死、主的复活传出去,就对不起他的爱。中午休息了一会儿,我就看《要理问答》,对着 “十条诫命” 一条一条对照,还拿笔拿纸打分,十条诫命一条十分,可我越对照越觉得自己不及格,亏欠主太多了。我就跟主说:“主啊,我是个不及格的孩子,给您丢人了,我以前就像脱缰的野马,跑远了,现在我要悔改,您放心,我回来了!” 下午三点多,我就出去传报主的圣死。
沐兰:从您的分享中能感受到您的赤诚,您出去传报【主的圣死】有没有遇到什么让您印象深的事?
高翠灵:第一次出去传,我也不知道自己懂多少,就跟主说:“主啊,我出去传报您的圣死,您与我同在,您让我说啥我就说啥。” 我去了以前常打麻将的地方,那儿总有一屋子人,有打麻将的,有看的。我进去就说:“我不是来打麻将的,我是来传报主的圣死的,主为了担当我的罪,为我死了!” 没想到他们都不打麻将了,听得特别入迷,从下午三点多听到晚上九点多,还有人不断问我问题。月亮都升得老高了,我说:“我得回家做饭了。” 他们还问:“我们也想信,能信吗?” 我说:“当然能,谁都能信!” 这是我第一次宣讲,心里特别开心,也更想把主的爱传出去了。
第一次宣扬主的福音就非常顺利的高翠灵姊妹,后来的信仰还会有怎样的经历呢?我们下期【见证】继续她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