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九月
06
【壹明头条】在此人世结伴朝圣
夏天不是开会的好时机,主要是因为人们除了惯常的公务出差外,还会外出度假和休息。执笔前一天,我出席了一场会议,连同我也只有四人参与。你或会问:为什么不取消会议呢?确实是个吸引的提议。但我们仍要做一些决策,赶快处理一些迫切性的事务。不过,我们也慎重地取消了一些没那么迫切的会议,在仲夏放慢一下步伐。
执笔写这文章时,我正准备外出度假几天。希望能放松一下,好好休息。对于一位日程紧密的人来说,这不是容易的任务。度假甚至会让人感到奢侈,是不寻常的事。教友常常提醒我们,修道人和圣职人员,要好好照顾自己。这背后亦隐含着一种期待:我们应该勤奋工作,随时准备回应别人的需要与危机。对许多修道人和圣职人员来说,公开说自己要去度假,即使只是几天,也可能会感到尴尬。相反地,我们可能会提出一个更“高尚”的理由,例如朝圣,让外出变得合理。
那么问题来了:要去度假,该去哪里?做什么?入住避静院还是度假设施?去观光,还是单单补眠休息?去当义工?享受美食,还是少吃一点?多祈祷,还是闲着去放松自己?结伴外游,还是个人自处?或许你不相信,这些问题足以烦扰到令我们一些人犹疑应否去度假。
我想大家都认同,心理健康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大多数人,甚或所有人。我们可能都认识一些受抑郁症或╱和焦虑症困扰的人,还有那些患上精神病症的人。最近,新闻报导年轻神父自杀的悲剧,这触动了许多人的心,特别是天主教信友。事件还带出一个问题:为何神父不是比教友更健康的?人们普遍认为修道人和圣职人员在灵性上应该是更强大、心理上应更平衡,这种预设可能是导致悲剧的原因之一。软弱与心理失衡往往不被接纳。可以理解的是,选择结束生命的人,也为到自己悲惨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为我们修道人和圣职人员来说,要向自己以至向他人承认,我们跟所服务的人一样软弱和易受伤害,毕竟是困难的事。我们往往扮演著“超人”牧者的角色,教友也以为我们更接近天主,有时甚至是半人半神。其实我们应该在人性上成为榜样,常怀慈爱和怜悯,但不假装拥有无穷的精力和智慧以应付所有的要求、闲言闲语和抱怨。
遗憾的是,我们的社会文化不接受软弱和易受伤害的。我们要成为更强大的人——在体能、情感、社会政治、智力以至灵性方面(为信仰群体而言)。如果我们把苦修只视为自我否定、减少休息以辛勤工作,又或是高度压抑肉身的需求,那可能会视度假为软弱的表现。那情感需要呢?我们也要保持“柏拉图式”的人际关系,保持着有限的情感交流。这合乎自然吗?合乎人性吗?
其实,我们要让修道人和圣职人员活出他们的人性,包括创伤与限制。真诚地让他们不必隐藏自己的脆弱,去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会犯错、会度假和享受情趣。能一起在此人世结伴朝圣,当中人性的脆弱与创伤可以成为疗癒、怜悯、爱与希望的泉源。请容许你的宗教领袖与导师成为在天主爱内“受伤的治疗者”,与你同行的“希望的朝圣者”!
祈愿大家在刚过去的暑假能够好好休息。
——作者香港教区周守仁枢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