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
二月
13
【弥撒读经释义】|常年期第六主日(甲年)
常年期第六主日(甲年)
读经一《德训篇》15:15–20
1「假使你愿意,就能遵守天主的诫命;成为一个忠信的人,这完全出于你自愿。」
历史背景:
《德训篇》是公元前2世纪左右的作品,由智慧教师本士辣在耶路撒冷撰写,后由孙子翻译成希腊文。它融合了以色列智慧传统和希腊文化环境中的伦理思辨。
此节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在犹太传统中,天主既赋予人法律(梅瑟法律),也赋予人自由,来决定是否遵守。
灵修意义:
人在面对天主诫命时,不是被强迫,而是被邀请。成为“忠信的人”不是出于外在强迫,而是心灵的自由回应。这反映出一个成熟信仰者的特质:爱主,不是因为必须,而是因为愿意。
教义延伸:
《天主教教理》第1730节指出:
“天主创造了人,使他有理智和自由意志,这样他就能自由地趋向造物主并与祂结合。”
2「上主在你面前放置了火和水,你可任意伸手选取;」
背景说明:
“火和水”是象征性的对比:火象征毁灭、情欲、审判;水象征清新、生命、净化。天主把两种可能放在我们面前——善与恶、生与死,强调选择的责任在人。
灵修意义:
人生是由选择组成的,而每一个选择都有灵性的后果。我们不是命运的奴隶,而是具有责任的信仰者。每一次选择天主,就是一次自我奉献与成长。
教义延伸:
人的自由与理性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使我们得以有意识地爱天主,而不是被动遵循(参教理 #1731-1734)。
3「生死善恶,都摆在人的面前;人愿意哪样,就赐给他哪样。」
背景说明:
这节重复并加强了前面的象征:“生死”与“善恶”在古以色列文学中常被并置(参阅申命纪30:15)。这里强调一个核心真理:我们的抉择影响我们的命运。
灵修意义:
天主不是偏爱或强迫谁,而是尊重每个人的决定。但祂也让我们明白:若选择恶,就是选择死亡;若选择善,就是进入生命。这呼应耶稣在福音中所说:“走窄门的人才能得生命”。
教义延伸:
这句话反映了人性尊严的一部分——我们是与天主“合作”的伙伴。正如《教理》第1740节所说:“人因为罪而被束缚,但天主在基督内赐他自由,使他能行善。”
4「因为上主的智慧是广大的,是强有力的,不断察看万物。」
背景说明:
本节引用智慧传统中的思想,强调天主既全知(察看万物),又全能(强有力),同时祂的智慧包罗万象。这种表达在《箴言》《智慧篇》中也频繁出现。
灵修意义:
人在作选择时可能心怀侥幸或隐藏动机,但在天主面前一切都显明。祂的智慧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活生生的、看顾人的智慧。祂并不冷漠地“设题考验”,而是以慈父之心观察、引导我们。
教义延伸:
教理第268条提到:
“天主的全能不仅显示在创造中,更在他对我们计划的慈悲与忍耐中。”
5「他的眼睛注视敬畏他的人,他洞悉人的一切行为,」
背景说明:
“敬畏天主”是智慧文学中的核心概念(参箴言1:7、德训篇1:11),它不是恐惧,而是对天主的庄严、慈爱、正义所抱的虔敬态度。
灵修意义:
天主特别眷顾那些敬畏祂的人,如同父亲注意顺从的孩子。祂洞察我们外在行为和内在动机。信仰不是外表的虔诚,而是内心的真实选择。
教义延伸:
天主的“注视”是爱的注视,如同耶稣看着富少年(谷10:21)或彼得痛哭(路22:61)时的目光——既审判,也慈爱。
6「他从未吩咐人作恶,从未准许人犯罪。」
背景说明:
这是对当时异教命运论的驳斥。在希腊化的文化中,常有人认为人的命运是由“命运女神”或“天体运行”决定的。本节明确指出:天主不是恶的来源。
灵修意义:
这句是整段经文的高峰。我们常在失败或犯罪后归咎于外在环境、命运、甚至天主的“考验”,但圣经清楚地说:天主从未、也永不会鼓励或许可人犯罪。
教义延伸:
这句话与《雅各伯书》1:13完全一致:“人受诱惑,不可说:‘我是天主诱惑的。’因为天主不能受恶的诱惑,他也不诱惑人。”
《天主教教理》第311节强调:虽然天主容许恶的存在,但祂绝不是恶的起因。
✨小总结:自由中的召叫——选择生命、拒绝罪恶
这段经文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
人的自由是天主的恩赐,但也是责任。
天主从未命令人犯罪,我们必须为自己的一切抉择负责。
选择善,就是选择生命;选择恶,就是走向死亡。
在当今世界,自由常被理解为“随心所欲”,但圣经告诉我们:真正的自由,是选择顺从天主诫命,是在祂的智慧光照下成为忠信的人。
这是一个圣言对灵魂的温柔挑战:你愿意选择生命吗?
读经二《格林多人前书》2:6–10
1「弟兄们:我们对信心成熟的人也讲智慧,」
历史背景:
圣保禄写这封信是在公元约53–55年,致力于纠正格林多教会中若干混乱现象。这一段位于他论述“十字架的智慧”的章节之后(参1:18–2:5)。现在他进入另一个层次——讲论“属神的智慧”。
这里的“信心成熟的人”(希腊文:teleioi)不是指道德上完全无缺的人,而是指那些在信仰上长进,能承受更深奥启示的人(参来5:14)。
灵修意义:
在信仰中,天主带领人逐渐成长,从初信的“奶”,到成熟者可吃的“坚实食粮”(参来5:12-14)。智慧不是秘密主义,而是恩赐,是为那些心灵准备好的人所启示的。
教义延伸:
《天主教教理》第94条指出:“教会在圣神的带领下逐渐深入天主的奥秘,特别是信徒的灵修经验,使教会日益领会启示。”
2「但不是属于这世界的智慧,也不是那些快要没落的世界统治者的智慧;」
背景说明:
保禄在与当时“希腊智慧派”进行对比。格林多是希腊罗马文化中心,人们喜爱哲学和修辞,追求聪明而世俗的“智慧”(sophia),而保禄指出:那不是他所传的福音智慧。
“世界统治者”可能指属世有权势的人,也可能暗示“属灵的执政者”(参弗6:12),无论是政治的或属灵的势力,都会过去。
灵修意义:
这提醒我们:属世的聪明与成功未必是属天的智慧。圣神启示的智慧可能在世人眼中是“愚拙”,但在天主面前是荣耀(参1:27-29)。
3「我们所讲的是那隐藏的,天主奥秘的智慧,」
背景说明:
“奥秘”(希腊文:μυστήριον,mystērion)在保禄书信中指的是:天主的救恩计划——尤其是耶稣的死亡与复活——曾隐藏于世代中,但如今向信众启示了。
这并非人为发现的哲理,而是启示而来的救恩智慧。
灵修意义:
天主的智慧不是靠逻辑推理得出的,而是透过启示、默想和祈祷渐渐领受的。它隐藏于谦卑和信德中,显明在十字架上。
教义延伸:
参教理第1066节:整个礼仪生活是“奥迹的庆祝”,围绕着这“天主奥秘的智慧”,即基督奥体的救恩工程。
4「就是天主在万世之前,就预定了要使我们获得光荣的智慧;」
背景说明:
保禄强调这智慧并非临时构想,而是天主“在万世之前”(pro aiōnōn)就计划好的。这是指天主自永恒就已决定借基督使人得救、进入祂的荣耀。
“预定”不等于宿命,而是出于爱,召叫我们进入祂的生命(参弗1:4-5)。
灵修意义:
信仰不是偶然,而是进入天主永恒爱的计划。祂在创造我们之前,就为我们预备了永恒的荣耀。这句话是深刻的慰藉:我们不是无名小卒,而是“光荣的候选人”。
5「世上的统治者没有一个懂得这智慧的,如果他们懂得了,决不会把光荣的主钉在十字架上。」
背景说明:
这是对比天主的计划与人的无知。“光荣的主”是对耶稣的称呼,意指祂是受苦的弥赛亚,但同时也是荣耀的主(参斐2:9-11)。
这些“统治者”既包括罗马政权,也包括犹太宗教领袖,他们因属世眼光错判耶稣,遂将祂钉死。
灵修意义:
这节提醒我们:若不用属神的眼光,我们也可能误认天主的行动。信仰是一种超越表面的视角,唯有祈祷与圣神引导,才能分辨天主旨意。
6「正如经上这样记载:『天主为爱他的人所准备的,是眼睛所未曾见过,耳朵所未曾听过,人心所未曾想到的。』」
背景说明:
这句是引用依撒意亚先知(依64:3-4)并混合其他经文,是描述天主的“超乎想象”的救恩工程。
灵修意义:
这节经文是许多圣人默想的核心——天主所预备的远超过我们所能理解。属天的事不能单靠感官或想象来把握,而是信德的接纳与灵修经验的领受。
7「可是天主藉着圣神将这一切启示给我们了,因为圣神洞察一切,连天主深奥的事也洞悉无遗。」
背景说明:
保禄强调:奥秘不是封闭的,它是启示给信者的。圣神是天主的“内在生命”,正因为祂与父同体同能,所以能洞悉天主深奥的旨意。
这是《三位一体论》中对圣神启示职能的明确见证。
灵修意义:
我们不是靠人力、经验或智慧去认识天主,而是靠圣神引导。圣神是信徒生活的光照者,祂帮助我们读经、祈祷、认识耶稣,并分辨我们的道路。
教义延伸:
《天主教教理》第243节明确指出:
“圣神自永恒中就与圣父及圣子同在,是天主生命的内在启示者。”
✨总结:属神智慧的恩赐
这段经文帮助我们思考:
天主的智慧不是来自世俗学问,而是来自圣神启示。
十字架的智慧在世人眼中是愚蠢,却是救恩的中心。
圣神是我们信仰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导师,引导我们进入天主的奥秘。
天主早在永恒中已预定我们得光荣,这是一份恩宠,也是呼召。
我们若以谦卑、开放的心来生活,并顺服圣神的引导,就能越来越明白天主为爱祂的人所准备的一切“超乎想象”的恩典。
福音:玛窦福音5:17-37
一、背景简介
1. 登山圣训背景
这是《玛窦福音》第五章,是著名的登山圣训(Matthew 5–7)的一部分。在这里,耶稣公开教导门徒与群众,提出“天国伦理”的核心。这段讲道在基督徒传统中被视为耶稣教导的精髓之一。
2. 梅瑟法律与犹太传统
犹太人一向以梅瑟法律(托辣)为最高行为规范。耶稣并非推翻法律,而是以权威的身份诠释并完成它,提升到更深层的“内心伦理”层面。
逐句解释与灵修意义
5:17
“你们不要以为我来是要废除法律或先知:我来不是要废除,而是要成全。”
历史背景:法律(Torah)与先知代表了旧约全部核心。耶稣面对法利塞人控告他“废弃律法”的误解。
灵修意义:基督是律法的“实现者”,他将外在律法转化为内心的爱与真诚。信徒也应在耶稣内“活出”律法的真义。
5:18
“我实在告诉你们:即使天地都过去,法律的一撇或一画也决不会过去,全部都要成就。”
历史背景:“一撇一画”(希伯来文最小的字母)象征律法每个细节都不可忽视。
灵修意义:天主的法律不只是条文,而是通向救恩的道路。耶稣来成全,而非破坏。
5:19
“谁若废除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在天国里要称为最小……谁若遵守了……要称为伟大的。”
灵修意义:信仰的忠信不仅体现在大事上,更要在微末中保持敬畏与操守。教导他人也必须本身先活出信仰。
5:20
“你们的义德若不胜过经师和法利塞人的义德,决进不了天国。”
历史背景:经师和法利塞人以遵守律法著称,但耶稣指出他们只注重外在形式,而缺乏内在悔改与仁爱。
灵修意义:真正的义德必须是心灵的改变与爱德的生活,而非仅限于遵守条文。
5:21-22
“你们听过……不可杀人……我却对你们说:凡向弟兄发怒的……说‘白痴’……说‘疯癫’……地狱烈火。”
解释:耶稣将“杀人”提升为“内心的愤怒与侮辱”,指出愤怒的语言本身也具有杀伤力。
灵修意义:我们应避免不但身体上的暴力,也避免精神、言语和心灵上的暴力。
5:23-24
“若想起弟兄对你不满……先去与弟兄和好,然后再献礼物。”
背景:犹太人前往圣殿献祭,但耶稣指出:关系的修复比祭献更重要。
灵修意义:天主喜悦的是内心悔改与爱德行为,这也预表了圣体圣事前应与他人和好的教导。
5:25-26
“趁你和反对你的人还在路上……赶快与他和解……”
灵修意义:人生如同行路,耶稣劝我们及时和好。若在审判前不悔改,将面临义怒与后果。
5:27-28
“你们听过……不可奸淫……我却对你们说:凡注视妇女,而贪恋她的……”
解释:耶稣将罪过推进到内心的欲念,强调思想的洁净。
灵修意义:信仰不仅是行为上的端正,更是心灵的贞洁、纯洁。
5:29-30
“若右眼使你犯罪,把它剜出来……若右手使你犯罪,砍下它来……”
解释:这是中东修辞法中的夸张法,用以强调罪恶的严重性与避免诱惑的重要性。
灵修意义:宁舍一切,也不要失去天主的恩宠。为成圣而战,需要牺牲与决断。
5:31-32
“若不是为犯奸的缘故,休妻便是促使她犯奸淫……”
背景:当时犹太人可以随意“休妻”,耶稣谴责这种行为,强调婚姻的神圣与不可拆散。
灵修意义:婚姻是天主设立的圣事(在教会中日后更明确定义),需要忠诚、牺牲与无条件的爱。
5:33-37
“不可发虚誓……总不可发誓……是就说是,非就说非……”
背景:犹太人习惯发誓来增强言语的可信度,但很多时候是虚伪的。
灵修意义:基督徒的语言应当真实、可靠、简单,不以发誓为掩饰,做一个诚实的人。
三、小总结
这段福音是“登山圣训”中最核心的部分之一,揭示耶稣的新伦理观:
不是废除律法,而是成全律法:基督带来的不是另一种法律,而是内心的转变与爱德的实践。
强调内在的纯洁与真实:从“不可杀人”到“不可愤怒”,从“不可奸淫”到“不可贪恋”,律法的要求深入人心。
追求成全的圣德:信仰不仅是行为上的遵守,更是整个人的更新,包括思想、情感、意愿。
强调和好与诚信:基督徒的生活核心是与人和好的精神与语言的真诚。
在灵修上,这段福音挑战我们要从外在表象的信仰,进入耶稣心中的天主国:一个充满爱、正义、纯洁与和平的内心国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