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
六月
12
【主日福音分享】|常年期第十一主日(甲年)
主日福音分享
常年期第十一主日(甲年)
主日讲道:“庄稼多,工人少”——你愿作主的工人吗?
亲爱的弟兄姊妹:
今天的福音给我们描绘了一个非常感人且充满挑战的画面:耶稣看见群众,就动了慈心,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好像没有牧人的羊。”(玛9:36)
这是天主对人类深切的爱与怜悯的具体流露。祂不只是“看见”,更是“动了心”,并派遣宗徒走入群众中间,成为牧者、宣讲者、治愈者。
这段福音正是我们教会福传使命的起点,也是我们每个人在信仰中应当思考的召叫。
一、耶稣的“慈心”是教会牧灵的根源
玛窦记载:“耶稣动了慈心”,原文用的词(希腊文 splagchnizomai)意为五内震动,是极强烈的怜悯情感。祂不是冷眼旁观,而是进入了人的苦难与流离中。
这是一种牧者的心。正如旧约中天主说:“我亲自牧放我的羊……寻找迷失的,领回离散的,包扎受伤的。”(则34:11-16)
我们今天在教会中也常看到“困苦流离的羊”:远离信仰的年轻人、痛苦中找不到方向的家庭、对教会冷感的人……主今天依然“动了慈心”,只是祂需要你我成为祂的“手、脚、声音”,走入人群,去牧放、安慰、宣讲。
二、“庄稼多,工人少”:天主需要人合作者
耶稣说:“庄稼多,工人少。”(玛9:37)这句话至今仍然真实:
教区司铎日益减少;
修会圣召逐年下降;
福传工作常因人手短缺而止步;
许多家庭、职场、网络空间“无人作见证”……
但这句话后面是希望:“你们应当求庄稼的主人,派遣工人来收割。”(玛9:38)换句话说,天主愿意派遣人,只是要我们去祈祷、回应。
这也是教宗方济各不断强调的“走出去的教会”:信仰不能只是个人化、安逸化的“我与天主”的关系,而是要成为为他人、为天主国劳苦的工人。
三、教会的使命:医治、驱魔、宣讲天国
耶稣召选十二宗徒,并给他们“权柄”,去做什么?
宣讲天国;
治好病人;
复活死人;
使麻风病人痊愈;
驱逐魔鬼。
这五项使命,不只是宗徒时代的任务,也是今日教会的普世召叫。现代教会虽然不一定都行奇迹,但我们依然被召:
用圣言抚慰人心;
用陪伴医治创伤;
用信德唤醒绝望者;
用爱心驱逐恶的势力(冷漠、自私、恐惧)。
这就是福传,是“灵魂的治疗者”的使命。你不必成为神父或修女,才是工人。每一个在家庭中守住信仰、在职场中见证诚信、在网络上传播真理的人,都是“主的工人”。
四、圣人榜样:圣方济各·沙勿略 ——远方的工人
16世纪的圣方济各·沙勿略是耶稣会初期成员,被派遣前往亚洲传教。他响应了“庄稼多”的呼唤,不惜千山万水,前往印度、日本,甚至临终时还望着中国海岸,渴望传福音。
他白白领受恩宠,也白白给人。在他短短10年传教生涯中,施洗数万人、创办学校、学习语言、接触当地文化,真正践行耶稣的托付:“你们白白得来的,也要白白给人。”(玛10:8)
他的热忱正是耶稣“动了慈心”的延续。今天,我们也该问自己:“我愿成为主的工人吗?在我家庭、社区、职场中,我是收割者?还是旁观者?”
五、大自然启示:蜜蜂的劳苦与慷慨
弟兄姊妹,你知道蜜蜂一生能采多少蜜吗?答案是:一只蜜蜂一生只能酿出1/12茶匙的蜂蜜。
这似乎微不足道。但千万只蜜蜂各自付出,却造就了甘甜、丰盛的蜂巢。这正如教会的福传工作:
一位母亲教孩子祈祷;
一位青年在校园中不羞于表明信仰;
一位教友每周探访病人……
他们所做的,或许“只是一滴”,但在天主的计划中,是极有价值的。
六、信友生活:你就是那位“被派遣的人”
亲爱的弟兄姊妹,今天耶稣也在呼唤你:
若你是一位父母:你就是家中最初的“牧人”,你教导、榜样、祈祷就是“宣讲天国”;
若你是一位老师、护士、清洁工、退休者……你的人际接触中,也有人“困苦流离”;
若你年长:你可以为圣召祈祷;
若你年轻:你可以问主:“你要我作什么?”你也许就是未来的修道人、圣职人员、教会干部。
“庄稼多,工人少。”这个紧急的呼唤没有过期。主耶稣今天仍在寻找慷慨的心灵。
结语:成为主的工人,从慈心开始
我们若不先“动了慈心”,我们不会成为工人;若没有热爱迷失的人群,我们就不会行动。
让我们今天祈求主给我们慈悲的眼睛、怜悯的心、行动的脚步;让我们响应祂的呼唤:成为祂的工人,在这个庄稼熟透的时代中,播下希望,收割永生。
主说:“你们白白得来的,也要白白给人。”
愿我们也白白地奉献,喜乐地福传!
阿们。
——小天使神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