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
七月

10

17

【弥撒读经释义】|常年期第十五主日(甲年)

1231231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甲年)


读经一:依撒意亚书 55:10-11

主题:天主圣言如雨水,赐予生命与果实


「上主这样说:」

背景说明:

这是第二依撒意亚慰藉之书中最末段(依40-55章),写于以色列人流亡巴比伦时期(公元前6世纪)。

上主说:是先知奉主之名发言的格式,强调话语权威性与天主的主导。

灵修反省:

每次读圣经时,我们应以敬畏的心聆听,因为这是上主说的话,而非人言。


「就像雨和雪从天降下,不再返回原处,」

解释与背景:

中东地区尤其依赖雨水来维持农业生产。雨和雪象征来自天主的祝福与生命力

不再返回原处:指出自然界的循环定律,雨水不会白白落下。

灵修反省:

我是否相信天主对我的祝福与恩言从不徒然?

即使我现在看不到果效,天主的恩典也在默默地起作用。


「只有灌溉田地,使土地萌芽,结出果实,」

神学说明:

土地象征人心、世界或以色列民族。

雨水的目的是灌溉,而灌溉带来萌芽与结果:象征天主圣言的效果——更新、转化、结出善果

果实亦预示默西亚时期的丰收与圆满(参玛13:8)。

灵修反省:

天主的圣言在我心中是否真正扎根,结果实?

有哪些干旱的部分,正需要天主圣言来滋润?


「偿还播种者的种子,供给饥饿者食粮;」

意义与象征:

播种者:象征先知、传福音者、牧者、父母、教育者——他们在劳苦中撒下希望的种子。

食粮:象征圣言的果效不仅满足自己,也成为他人的滋养

撒种与结果,预表圣言在人间的传递与丰收。

灵修反省:

我是否是一个播种者?我播下的是希望还是抱怨?

圣言是否成了我安慰别人的食粮


「同样,我口中发出的言语,不能空空地回到我这里来,」

神学核心:

此为整段的主题核心:天主的圣言具有果效性使命性

不能空空回去:表明圣言不会失败,不会白费,就像雨水必有其作用。

新约中,圣言成为肉身的耶稣(若1:1-14),祂的使命也没有空回,而是完成了救恩。

灵修反省:

我对圣经的话是否有信心?是否相信它在我生命中正在悄悄实现?

我传递的话语是否带有天主的能力,或只是空洞言语?


「反之,它必实行我的旨意,完成我赋给它的使命。」

深层意义:

旨意:天主的计划,包括救赎、转化、医治与更新。

使命:圣言被派遣的目的——不仅是传达信息,更是在人心中完成天主的工程

在基督身上,这句话得以完全应验:我来不是照我的意思,而是完成那派遣我者的旨意(参若6:38)。

灵修反省:

圣言不是静态的知识,而是有使命的动力。

我是否愿意成为圣言的承载者?我愿意让天主的旨意通过我完成吗?


小总结:天主圣言的功效

教义与灵修重点:

天主的圣言如同大自然的雨雪,是为滋润土地、赐予生命而降下的;

圣言不落空:每一句天主的话都有果效,终必实现祂的计划;

我们如同土地:若开放、受孕、忍耐,圣言必结出善果;

我们亦是播种者与食粮提供者:受圣言滋养,也分享给他人;

基督是圣言本身,祂的降生、传道、苦难与复活,是圣言圆满的实现。


默想与祈祷:

主,请使我成为一块湿润的土地,
不再抗拒、不再干枯,
愿你的圣言在我心中扎根、成长、结果实。

教我相信:你的话语从不落空,
也让我成为传播你圣言的器皿,
滋润这世上干渴的心灵。

以上所求是靠我们的主基督,阿们。

 


圣保禄宗徒致罗马人书第818-23,是整部《罗马书》中非常核心的一段经文。它深刻地表达了:

现世苦难与将来光荣的不可比较性

受造界的共同期待与更新

圣神在人心中的作为,以及

终极救恩的完成性(得享天主子女的光荣)


罗马书 8:18-23

主题从苦楚到光荣,受造界与人类共同渴望救赎


「弟兄们:我确信现在受的苦楚,与将来在我们身上要显示的光荣,是不能比较的。」

历史背景与解释:

圣保禄在写信时,基督徒面临迫害、排斥、甚至殉道。他以受的苦楚泛指现世一切为信仰所受的痛苦(包括疾病、贫穷、挣扎、迫害等)。

将来要显示的光荣:指基督再来时,信徒要与祂一同分享的天上荣耀,即「永远在主内的生命」。

「不能比较」:强烈对比,强调现在的痛苦再沉重,也无法与永远的光荣相提并论

灵修反省:

我是否常常陷在现在的苦难中看不到希望?

我是否相信天主必会光荣化我的生命,并让我在祂内分享永福?


「受造之物都热切渴望天主儿女的显扬,」

解说与象征:

「受造之物」:希腊原文 ktisis,指整个受造界(天地、动植物、人类等非理性生物)。

「天主儿女的显扬」:意指基督再来时,那些信仰基督的人将被完全显扬为天主的子女。

整个受造界都在等待这一天的到来,就像大地盼望春天的来临。

灵修反省:

自然界也在等待天主最终的救赎,我是否意识到我的圣化与整个宇宙的更新息息相关?

我的生活有没有显扬出我作为天主子女的身份?


「因为受造之物被屈伏在败坏的状态之下,并不是出于自愿,而是由于使它屈伏的那一位的决意;」

神学意义:

「被屈伏」:指受造界因人类犯罪(创世纪3章),被拖入堕落、腐败、死亡的状态中。

「使它屈伏的那一位」:有多种解释,主流解读是天主,出于祂的计划,让一切受造在堕落中体验人的自由与后果,为引导最终的救赎。

这是一种暂时性的被屈伏,目的是通向最终的自由。

灵修反省:

我如何看待自然的混乱、灾难与衰败?是否看到其中也包含着救恩历史的一部分?

我是否也在我的自由中曾让受造界更加败坏?如何悔改并修复?


「受造之物仍然怀有希望,脱离败坏的控制,得享天主儿女光荣的自由。」

深层解释:

即使处在堕落状态中,受造界仍被注入了希望(这是圣保禄非常独特的神学视角)。

天主最终的救赎不只包括人类灵魂,还包括整个宇宙——一种宇宙性的救恩

「光荣的自由」:指在天主子女中得享的圆满自由,不再受腐败、罪恶和死亡的辖制。

灵修反省:

我是否珍惜天主赐予的自由?是否用自由活出荣耀的子女身份?

在生态与环保上,我是否积极地预先反映天主将来的救赎工程?


「因为我们知道,直到现在,一切受造之物都在痛苦呻吟,好像经历产痛;」

象征与意涵:

「痛苦呻吟」:自然界的混乱(地震、瘟疫、干旱等),都是一种期待重生的痛。

「产痛」:强调这是有结果的痛苦,是希望的痛,是走向新生的过程。

圣保禄没有否认痛苦,而是赋予它有意义的方向性

灵修反省:

我能否在自己与社会、世界的痛苦中看到生产的希望?

我是否耐心等待天主在我身上生出新的生命?


「不仅万物,连我们这些最先领受圣神的人,也在心中叹息,等待着成为义子,恢复我们自由之身。」

神学重点:

「最先领受圣神的人」:指已领洗的基督徒,已开始分享救恩初果。

「成为义子」:已在洗礼中成为天主子女,但尚未在肉身上完全显扬(即身体复活)。

「恢复我们自由之身」:指未来在基督内身体复活的那一刻,人将不再被罪、衰老、痛苦限制,完全自由地生活在天主内。

灵修反省:

虽已领受圣神,我是否仍渴望更深的成圣与将来的复活?

我愿不愿意在叹息等待中学习信赖与忍耐?


小总结:在希望中叹息,走向光荣

本段读经的核心启示:

现世苦难虽然真实,但它有方向、有终点,且无法与将来的光荣相比;

整个宇宙都在等待人的救赎,因为人类的悔改与成圣将引导整个创造界进入自由;

圣神是我们得救的初果,但我们的身体与世界仍等待着完成的救恩

痛苦本身并非徒劳,而是像产痛一样带来新生与希望

基督徒的使命是在苦难中活出希望,成为天主光荣子女的预像。


默想祷词:

主啊,我知道世界仍在痛苦呻吟,
我也在许多挣扎中叹息。
求你赐我盼望,让我不因暂时的痛苦而灰心,
让我相信你圣神已在我内动工,
并将在你光荣显现的日子,使我全然自由。

愿我活出天主子女的光荣,使万物因我而得安慰。阿们。


 

《玛窦福音》第13章,是著名的撒种的比喻Parábola do Semeador),是耶稣教导天国奥秘时的核心讲道之一。

本段共分三大部分:比喻的本身(1-9节)、耶稣解释为何用比喻(10-17节)、比喻的解释(18-23节)


第一部分:比喻的叙述(玛13:1-9)

1 那一天,耶稣从家里出来,坐在海边。

背景:耶稣大概从加里肋亚湖旁的葛法翁家里(可能是伯多禄的家)出来。这一带是耶稣传教最频繁的地方。

灵修意义:耶稣走出私人的空间,主动走向群众,象征祂愿意将天主的道传于每一个人。

2 集合到他跟前来的人很多,他只得上船坐下,群众都站在岸上。

背景:船成为天然讲坛,水面有助声音传播。站与坐的姿势也反映当时犹太教学的传统——教师坐讲、听者站听

灵修意义:我们是否愿意放下舒适的姿态,站在岸边,耐心聆听主的话?

3 他就用比喻对他们讲论了许多事,说:「看哪,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

背景:比喻是拉比教学中常用方式,但耶稣的比喻别具神秘性,常常含有末世或天国的启示。

撒种:当时农夫先撒种再犁地。耶稣比喻自己是那位撒种的,种子是天主的话

灵修意义:耶稣是那位慷慨的撒种者,祂不吝啬恩宠,不偏待人。

4 撒的时候,有的落在路旁,飞鸟来把它吃了。

比喻含义:路旁坚硬,种子不能入土,比喻人的心封闭,对天主的道无感。

飞鸟:象征魔鬼或邪恶势力迅速夺走道理(参18节)。

5-6 有的落在石头地里……没有根……被晒焦了。

石头地:象征那些感情冲动接受福音,但未扎根的人。

灵修反省:信仰不能只靠热情,而要有耐性、毅力、持续的培育(祈祷、圣事、教会生活)。

7 有的落在荆棘中……被窒息了。

荆棘:象征世俗的焦虑、名利、金钱、享乐等,抑制圣言的成长。

灵修意义:若不除去心中的荆棘,道理虽听进,却无法结果。

8 有的落在好地里……结了果实:有一百倍、六十倍、三十倍。

好地:象征开放的心、理解真道的人。倍数表天主国恩宠所带来的超常果效。

灵修反省:圣言在一个准备好的心中,将带来生命的改变、使命的实践。

9 有耳朵能听的,听吧!

背景有耳者听是犹太传统表达方式,意即当真地听并反省

灵修意义:这是一个呼召——我们每个人都要自省自己是否真正听进了主的道。


第二部分:为何用比喻(玛13:10-17)

10 门徒前来问他说:「你为什么用比喻对他们讲话呢?」

背景门徒们察觉耶稣的讲道有密码式的含义,不是人人都能听懂。

11 「因为天国的奥秘,只给你们知道,却不给他们知道。」

背景奥秘μυστήρια)在圣经中指天主救恩计划的隐藏部分,只有通过信德才能认出。

灵修意义:信仰不是知识的问题,而是心灵的开启与回应。

12-13 凡是有的……没有的也要夺去。

这句貌似严厉的话,表达一种灵性规律:有信德者,越听越明;无信德者,越听越糊涂。

14-15 应验了依撒意亚的预言……「他们心思迟钝……」

引用依撒意亚书6:9-10,说明群众心中已不愿悔改,即使听了也不理解。

灵修意义:我们是否也像当时的以色列人一样,因心硬而失去得救的机会?

16-17 「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

这是对门徒的祝福,肯定他们的信德与开放。

灵修反思:我们是否珍惜主的话?是否有意识地感谢自己能听得懂天国的奥秘?


第三部分:比喻的解释(玛13:18-23)

耶稣在这一段亲自解释了撒种的比喻,是极少数比喻中祂亲自拆解的。

18 你们听听这撒种者的比喻吧!

这是一个邀请:听不仅是耳朵听,更是心灵去领受。

19 撒在路旁的……那邪恶者来夺去。

听而不解的人容易被魔鬼诱骗。

灵修意义:我们是否认真思考、默想主的话?是否在祈祷中反复咀嚼?

20-21 撒在石头地……不能持久,遭遇艰难就跌倒了。

灵性浅薄、缺乏信仰根基的人一遇困难就容易放弃。

灵修反思:我们的信仰是否扎根?是否在困境中依然相信主?

22 撒在荆棘中……世俗焦虑、财富迷惑。

这是当代最常见的情况——信仰被忙碌物质窒息。

灵修反省:我们是否太在意世事,以致主的道难以生根发芽?

23 撒在好地里……听而了解,结出果实。

了解συνίημι)原文含有整合、融会贯通的意思,不仅是听懂,而是化为生命行动。

灵修意义:信仰最终的目标不是而是结果子,即活出信仰、服务他人、彰显天主的爱。


小结

耶稣的撒种比喻是一幅深具神学与灵修内涵的图像:

撒种者是耶稣,种子是天主圣言;

土地是我们每个人的心;

落在什么样的土地,决定了圣言是否生根、发芽、结果。

耶稣邀请我们每个人成为好地”——听而了解、了解而活出、活出而结果。我们必须警醒自己是否在荆棘中挣扎、是否在石头地上停留,还是已经成为一个愿意结出百倍果实的肥沃田地。

灵修建议

每次听道、读经前,先向圣神祈祷开启内心;

透过静默祈祷、圣体朝拜、办告解、参与感恩祭,使心灵变为好土;

不仅听,还要活出来——在爱德与服务中结果子。


 

评论

请你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