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十一月

18

18

【牧灵随笔】| 为什么教宗每周三要做教理讲授?

1231231

为什么教宗每周三要做教理讲授?

罗晓平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分享一个你我在新闻里常常看到,却不一定真的想过的问题——教宗每周三的“公开接见”。大家都知道,那是教宗跟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见面的时间。但你有没有好奇过:为什么教宗在这个场合,总要做一次时间比较长的教理讲授?难道只是例行公事、流程需要?还是背后有更重要的意义?

其实,这可不是随便讲讲而已,而是一项有着深厚传统,也非常具有牧灵价值的行动。今天,我们就用轻松的方式,从三个角度带大家认识:为什么教宗每周三一定要做教理讲授。

第一点:万人参加,就是最好的福传舞台

你想像一下:在罗马,每到周三,广场上往往站满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动辄上万人。这样一个场面,本身就是福音的最佳广告牌。

在资讯爆炸的时代,很多宗教声音很容易淹没在新闻流里。但是,当你看到成千上万的人聚在一起,安静聆听、一起祈祷,这画面本身就是“看得见的信仰见证”。教宗站在这样的场景中讲教理,不只是教大家一些知识,而是向世界宣告:信仰,可以这么喜乐、这么公开、这么吸引人。

而且面对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听众,教宗必须用最简单、最普世、人人听得懂的方式讲解信仰。这其实是“新福传”的精神:用平易的语言,把深刻的道理说给所有人听。

更重要的是,在我们这个碎片化时代,大家习惯看短影片、短资讯,信仰也常被切得零零碎碎。教宗的周三教理却是稳定又有系统地讲解一个主题,有时一讲就是好几周。这在快速时代里,反而提供一种安定、深度、持续的信仰养分。

第二点:这是教宗履行使命的重要方式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教宗公开接见中的教理讲授,并不是随便说说,而是他正式履行“训导职”的方式之一。

耶稣交给伯多禄的使命是:“你要坚强你的弟兄们。”从那时候开始,教宗就承担着教导全教会的责任。

你如果回头看历史,会发现教宗都会利用周三的教理,推动某些重要的信仰主题。像若望保禄二世讲“身体神学”、本笃十六世讲“信望爱三德”、教宗方济各讲祈祷、辨别、青年、团体等等。

这些主题不只是讲给当天的人听,而是为全球教会指出方向。很多教区、修会、堂区都会用这些讲授内容做课程、做培育。

换句话说,教宗的周三教理,是一种“最贴近大众、但最具权威”的教导方式。不但帮助信友建立信仰基础,也同时回应世界正在面对的议题——贫穷、战争、环境、伦理……让我们知道:信仰不是理论,而是跟生活绑在一起的。 

第三点:教宗在示范——教理讲授是牧者的责任

教宗的周三教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他在以身作则,提醒所有神父、主教——教理不是附加任务,而是牧者的核心工作。

很多堂区的现实状况是:神父负责圣事,教理交给教理员处理。久而久之,信友只会做礼仪,却不一定懂信仰内容;会祈祷,却可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祈祷。

教宗的坚持提醒我们:圣事固然是教会的中心,但信仰要成熟,必须靠稳定的教理讲授。而且你去听教宗讲教理,会发现他讲得非常生活化:不讲艰深神学,不堆专业名词,而是用故事、生活例子、圣经、传统结合现实问题。这种讲法,是所有牧者最好的榜样。一个没有教理的团体,信仰就会停滞,缺乏根基;遇到世界的冲击,很容易动摇。因此,教宗每周三用行动告诉牧者:请你们也要重新重视教理,让教友的信仰长大、扎根。

结语:教宗周三教理,是给整教会的提醒

亲爱的听众朋友,教宗每周三的教理,看起来很平常,但其实对今天的教会是一种强烈的呼声:让世界看见信仰的美与吸引力;以普世牧者的身份,系统地带领信众成长;提醒所有牧者,“教导”是牧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教宗的行为告诉我们:教会不是靠圣事一个翅膀飞,而是靠圣事+教理两翼齐飞。愿我们都能从教宗的榜样中得到鼓励,用耐心和爱心去帮助更多人理解信仰、认识天主、活出基督的光。

评论

请你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