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十一月
18
【牧灵随笔】| 古诗中的灵修哲理
古诗中的灵修哲理
罗 晓 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主内亲爱的弟兄姊妹,平安。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首我们都很熟悉的古诗,清代郑板桥的《竹石》。短短四句,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灵修地图。
“咬定青山不放松”——这首先是一个关于 “选择”与“定志” 的功课。竹子的第一个动作,不是向上生长,而是向下“咬定”。我们的修道与信仰之路,起点也正在于此:回应天主的召叫,下定决心,将我们生命的根基,牢牢地定于天主这座永恒的“青山”之上。这个世界有太多的声音,太多的风向,若我们的心没有这“咬定”的力量,便很容易随波逐流。圣保禄宗徒说得好:“我只顾向前跑。”(斐3:13)这份“咬定”,正是我们奔跑的方向和力量之源。
那么,根要扎在哪里呢?诗里说:“立根原在破岩中”。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启示。我们常常期望,一旦选择了天主,道路就该平坦顺利。但天主的安排却往往相反——祂让我们扎根于“破岩”,也就是我们生命的匮乏、脆弱、枯燥与各种挑战之中。为什么?因为松软的土壤长不出坚韧的根。正是在这些我们自认为的“不完美”和“艰难”中,天主的恩宠才更能彰显,我们的信德之根才能穿透表象,紧紧抓住那真正的磐石——基督。我们的软弱,由此成了天主力量的居所。
根扎稳了,风雨便成了祝福。“千磨万击还坚劲”——竹子的坚韧,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风雨一次次捶打的结果。同样,天主塑造我们圣德的方式,常常不是移走我们面前的困难,而是赐给我们经过困难的力量。无论是修会团体中的磨合,婚姻生活中的考验,还是个人灵修的枯干,这些“千磨万击”都不是天主缺席的标志,恰恰是祂正在我们生命深处动工,雕琢我们的品格,让我们学会真正的依赖和交付,使我们从“脆弱”走向“坚劲”。
最终,我们才能达到 “任尔东西南北风” 的境界。这不是麻木或无奈,而是一份在信德中获得的、深度的自由与平安。当我们生命的根与基督紧紧相连时,世上的成功或失败、赞誉或批评、顺境或逆境,这些“东西南北风”便不再能动摇我们内心的核心。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站立的基础,不是变幻莫测的环境,而是永恒不变的天主。
亲爱的弟兄姊妹,这首诗是写给每一位天主子民的。无论你是修道人、已婚者还是单身者,我们都被邀请,成为一株属于天主的“竹”:
让“咬定青山”成为我们每天的祈祷,在忙碌中归于主旨。让“破岩立根”成为我们信德的眼光,在困难中看见恩宠。让“千磨万击”成为我们希望的学校,在试炼中茁壮成长。让“东西南北风”成为我们爱德的见证,在动荡的世界中,屹立不倒地活出基督的平安。
愿天主祝福我们每一位,都能在各自的圣召道路上,扎根于祂,日益坚劲,成为一抹为世界带来希望的、常青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