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十月
12
【天主教教会史】|朝圣之途第一百零二集:文艺复兴时代的教会:返回罗马

各位听众朋友,您好!
非常欢迎收听《朝圣之途》节目。我们在今天的节目当中要为您介绍的是亚味农教廷返回罗马的经过,欢迎您收听。
首先,我们愿意对亚味农的教廷再做一些评估。在一些近代的教会历史家们的眼中,教宗留居亚味农时期是一段不幸的时期。近代的史学家常常用流亡、放逐、巴比伦的俘虏这些个名词来形容这段时间,这些名词仍然经常在历史作品当中看得到。不过,我们认为有价值的应该是那些比较冷静、比较客观的史学家们的批判。他们认为,用流亡、用俘虏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亚味农时期的教廷,显然是不合历史的事实。
亚味农时代的教宗比在罗马更为安全,也更为尊荣。在亚味农,没有高隆纳,还有奥西尼两大家族的纷争;也没有贵尔夫和吉拜林之争;没有街市的骚动和民众的法庭。实际上,在教宗额我略第七以后的,公元十三世纪的时候的教宗们是有理由在罗马以外寻找更好的避难所。有些教宗在他们的任期之内,从来就没有能够进入罗马城;我们无可否认,亚味农还真的非常适合教宗们的驻留。长久以来,罗马已经不是基督信仰领域的中心了。
自从十字军溃散,想要摧毁南方和东南方回教徒势力的希望也就更为渺茫。基督徒地域的重心又向西北部转移。总而言之,就当时的局势来讲,那个时候真正具有领导能力的是法国。以法国为封建领土的有英国、法朗德、阿拉贡、卡斯提尔等地,而这些地方距离亚味农比距离罗马还要来得近,与正在兴盛起来的波西米亚和具有重要经济地位的北意大利相距也并不远。从欧洲各地到亚味农的人也不必翻山越岭,如果只从行政管理而言,亚味农的条件实在要比罗马来得好。
亚味农的弱点就是:他没有宗徒之长伯多禄的墓地,也没有殉道烈士们的墓地,当然了,也没有上千年的传统。教宗是教会的元首,只因为他是宗徒之长,圣伯多禄,罗马第一任主教的继承人,他是罗马的主教,也是整个教会的首长。
亚味农时代的7位教宗全都是法国人。不过,我们不能够拿教宗的国籍来作为抱怨的理由,因为谁又能够证明法国人士就不适合当教宗呢?真正的问题并不出在教宗本人的国籍,而是出在那使教廷形成为国家性质的组织,或者是至少在表面上染上了同一个民族气氛的环境。而真正的教廷,应该是超越国籍之上,不应该有意大利式的外表,当然也不该是法国式的。但是,当教宗本人与几乎所有的枢机以及在教廷内工作的神职界,还有工作人员也几乎都是法国人的时候,他们几乎可以说是完全的被法国所包围,而当时的法国又是欧洲唯一强大的力量。
这会形成什么样的结果呢?结果是形成了教廷显得有如一个国家性的组织了。因而,教宗的一切言行也都被有心的人只从这一个观点来评断。所以我们说这种狭隘的观点是不够理性的,也不够客观的。总而言之,要说亚味农的教宗们不善于统治管理教会,那是不对的,而事实上,这个时期的教宗,他们都大大的提高了教廷的权威。当时的教宗乌尔班第五除了受到我们在前面所列举出来的教会方面的压力之外,还有更为迫切的政治压力逼使亚味农的教宗最后不得不考虑还都罗马的问题。我曾经也提到过的教宗克勒孟第五,还有他以后的几位教宗之所以定居亚味农,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罗马跟教宗国内政治的混乱,强大家族之间的争权夺利而互相残杀。
1354年,教宗派遣既公正又有魄力的枢机艾基迪阿波诺率领军队从事教宗国内秩序的重整。这个工作虽然没有完全成功,但是也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如果教宗能够亲自坐镇罗马,那么教宗国跟罗马城的混乱局势或许还有改善的希望。因此,罗马的人民代表不绝于途,一再的催促教廷终止流亡,返回永城罗马。
教宗乌尔班第五就在政治和宗教两种压力之下,在1367年做出了返回罗马的尝试。在意大利各城邦所供给的60艘船只的护送之下,教宗乌尔班第五和随从们就从法国的马赛港出发。同年的10月帆抵梵蒂冈,在圣伯多禄大教堂举行了隆重的谢恩弥撒。这是经过了63年之后,教宗第一次在大教堂内举行大典。1368年,日耳曼皇帝查理第四还跋涉长途来到罗马,让教宗亲自为他举行加冕典礼,为的就是要表示教会与日耳曼帝国之间从此要走上合作之途。
1369年,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的皇帝约翰第五也公开宣布终止东西教会从1054年以来的长久分裂。从这些事件看来,一个新的时代似乎就要逐渐展开了。可是教宗乌尔班第五是法国人,在罗马有着身处异域的感觉,而他颁布的擢升新枢机的名单当中,8位里面竟然有6位是法国人。这又引起了意大利人强烈的反感,许多城邦竟然以暴动来表示抗议。而米兰的威斯康迪更是率领军队入侵托斯卡尼,教宗来以调解英国跟法国之间的战争作为借口,想要返回亚味农。圣女比利希达曾经哀求教宗要留居在罗马。教宗不肯,回到亚味农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圣女比利希达竟然断言说,这是天主义怒的证明。
教宗乌尔班第五去世之后,枢机们选出了额我略第十一为新的教宗。他即位之初就宣布准备要还都罗马。可是还都的计划又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下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意大利的政治混乱。我们曾经说过的艾基迪亚波诺枢机在重整教宗国的事情上面颇有成就,因此引起了邻近各城邦的猜忌。同时,新教宗额我略第十一派到意大利去征收税军的收税员都是法国人,他们的欺压贪污的行为更使得意大利的本地人对亚味农教廷的怨恨。就在佛罗伦斯共和国和米兰城的领导之下,在1375年八十几个城邦组成了同盟,公然反抗教廷。
为了对付这场叛乱,教宗除了开除这些人的教籍之外,还派遣法国籍的罗伯枢机率领了1万佣兵进兵意大利。佣兵所到之处竟然是劫掠和屠杀,比起第五世纪时蛮族入侵意大利,犹有过之而无不及。佛罗伦斯等城的叛变虽然最后是平定了,但是教会历史上却又新添了惨痛的一页。
就在那个时候,法国希爱那地方的圣女凯瑟琳蒙受天主特别的恩宠,不顾国家的利益,专以教会与教友为念。他以道明会第三会的在俗会友的身份,以身作则,用信函促成了佛罗伦斯和教宗的和解,使教宗有归返罗马的可能。她虽然还不到30岁,但是已经在德行上有卓越的修养。教宗额我略第十一和佛罗伦斯人以及其他的人都很佩服圣女凯瑟琳,因而也愿意接受他的忠顾。她就在1376年前往亚味农。当然,促使教宗额我略第十一返回罗马的,甚至于连现代的人也都把主要的功劳都归于圣女凯瑟琳。
1376年的9月13号,教宗额我略第十一终于永久地离开了亚味农。10月初,以比乌尔班第五更为壮观的排场从马赛港起航。教宗在热那亚与凯瑟琳会合,圣女凯瑟琳已经去过佛罗伦斯,枢机们却不断地催促教宗返回亚味农去。圣女凯瑟琳则全力相助教宗,并且很坦白的告诉教宗,要求教宗必须要征服自己的懦弱、害怕和踌躇。12月5号,教宗额我略在教宗国的高乃多港上岸。
在1377年的1月17号进入了罗马城,终于结束了罗马教廷70年之久的流亡。归返罗马的事情进行的太快了,那个时候整个的意大利还在骚动当中。罗伯枢机跟他所带领的佣兵也还正在塞瑟纳的血战当中。罗马的一切并没有合乎教宗额我略第十一的期待和理想,经过了一年多的失望和忧虑,正考虑要重返亚味农的时候,他忽然得病去世了。
教宗额我略第十一去世之后,在罗马的16位枢机立刻开始集会,商讨选举新教宗。枢机当中大致可以分为三派:有4位意大利人,5位法王派,还有7位里摩星派;这一派的枢机们虽然也是法国人,但是却不受到法王派的信任,当时还有一些枢机们仍然留在亚味农。此外,还有一股强大的能够影响教宗选举的外来因素,那就是罗马城的群众们。当枢机们开始选举教宗的时候,罗马的群众都聚集在伯多禄大教堂外面的广场游行,大声的疾呼说:我们要一位罗马人,否则我们就要采取行动。就在这种气氛之下,枢机们匆匆忙忙地选出了乌尔班六世担任教宗。
新教宗虽然不是罗马人,却是个意大利人,也不属于枢机国,因此乌尔班六世,他是一位折中的人选。教宗乌尔班第六当选的时候年纪已经60岁了。他是一位法学家,因此对教会的革新极为热心,但是他所用的方式却过分的残酷和独断。他为了改革教会而操之过急,反而把枢机团和周围的人都得罪了。圣女凯瑟琳曾经一再的劝告乌尔班第六要待人以礼,以便能够收揽人心。但是他既鲁莽又固执,不听从圣女凯瑟琳的劝告。他还公开宣布将要擢升一大批的意大利籍的枢机,目的就是要使法国籍的枢机从此可以闭口无言;他还尽量的苛待那些仍然留在亚味农的枢机们,而又疏忽了那些新的枢;他又与那不勒斯的王后们发生了冲突,枢机们个个都非常的懊悔选举了他。他们以夏天的炎热为借口,都悄悄地离开了罗马。
在秘密的计划之下,13位枢机来到了亚纳尼。1378年的8月,他们从亚纳尼发出了一项声明:宣布在四个月以前的选举是受到强迫,是失去自由的,所以宣布教宗乌尔班六世的当选无效。连那不勒斯的王后跟发王查理第五都预先许诺要支援枢机们,他们在凯达诺伯爵的保护之下转到了封迪。在法国军队的保护之下,选出了罗伯枢机为教宗,取名为克勒孟第七。于是就形成了西方教会历史上长达39年之久的大分裂的悲剧。
其实就人而言,罗伯特确实是一位适当的人选。因为他是一位有魄力、有才华而又深得人心的领导人物。但是就当时的环境来说,罗伯,他是意大利人所痛恨疾手的:一方面固然因为他是法国人;另一方面呢,也因为他曾经率领过佣兵攻打意大利,所遗留下来的创伤依旧还深深地印在意大利人的心灵上,称他是罗伯西塞纳的屠夫。而且就选举的程序来说,克勒孟第七,他是一位非法的教宗,因为在乌尔班第六被选出的4个月之后,一部分的枢机因为对新教宗的不满,才借口在罗马群众的威胁之下的选举是无效的。这显然是一种事后的盾词,所以在教会历史上,乌尔班第六以及他的继承人就被称为是罗马系统,以正统自居;而克勒孟第七,跟他的继承人都被称之为是亚味农系统,当然也就被称之为是假教宗。
各位听众朋友,下星期节目当中我们要继续为您介绍西方教会大分裂的后续发展,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暂时进行到这儿了。非常谢谢您的收听,下个星期同一时间欢迎您继续收听《朝圣之途》节目,祝福您健康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