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十月

14

2043

【天主教教会史】|朝圣之途第110集:文艺复兴时代的教会-宗教生活和神秘运动(二)

1231231

各位《朝圣之途》节目的听众朋友,大家好!

  在上个星期的节目当中,我为您介绍过文艺复兴时代欧洲一般教友们宗教生活的情形。曾经谈到了两个特点,那就是宗教生活趋向形式化和机械化,使得教友们的精神普遍的缺少了、丧失了初期教会时代的那种内在的活力。这固然是受到了时代社会跟经济背景的影响,但是对形成这种现象应该负最大责任的是教会各领导阶层。上至罗马教宗下至低级教士,一旦教会的各层领导者也被卷进到时代的漩涡当中而不能够自拔的时候,当然也就无法领导一般的教友了。在我们今天节目的第一个单元,我要毫无避讳的来跟您谈谈教会当中领导阶层腐败的状况,以及在教会里头面对各种腐败的情况而产生的一种神秘运动,他们活动的情况。

  罗马教廷的各种财政措施造成了各阶层教士的腐败。教士们为教友们所做的各种服务,所要求的献仪,像是求大赦和许可了,接受教职了,都需要缴纳一定的捐献。更使得一般教友产生了一种错误的印象:那就是金钱竟然变成了宗教活动的主要因素。同时,主教的任命往往成为教廷对亲友和功臣们的酬劳。这样的一个结果就是:教区的领导者往往是一些既无才又无德,或者是些没有服务精神的人。他们把神圣教士的职务当做是获得财产和权势的资源,却忽略了以身作则、传扬福音、为人群服务的责任。甚至于呢,还有一个人,他担任好几个职务的这种现象出现,或者是终其一生没有亲自前往职务所在地的情况都有。不但是教区的主教如此,各堂口的本堂神父的情况也是大同小异。

  当然了,我们也不可否认,就是文艺复兴时代,还有不少认真又尽职的主教跟神父。不过,根据各种文献的证明,我们必须要承认,当时神职界的素质的确是每况愈下,情形相当的严重,而且潜藏着好大的危机。至于各个修道院的情况又如何呢?它们的情形也并不见得怎么乐观。以贫穷生活为号召的方济会和道明会,自从十三世纪的初期创立以来,就一直是教会的新立军,挽回了中古教会的颓势。可是到了文艺复兴时代,他们也经不起时代的考验,逐渐的也和在俗的教士们一样同流合污了。

  十四、十五世纪的时候,他们成为人文学者们攻击、嘲讽的题材。宗教生活的形式化和机械化,教士精神的腐化的这些个现象,当然引起了教会内许多有识之士的不满。因而主张从事积极的改革。大公会议运动的主要目的固然是解决了教会内部分裂的问题,但是,革除陋习和提高教士的素质也是大公会议运动的主要课题之一。即使是各种异端派的产生和传扬的最初动机,也是在要改革教会。

  那么下面我要介绍的神秘运动也算是一种教会革新运动。这个神秘运动开始的时候是发起于一般民间和低级教士。他们正因为看到了教会领导阶层的无能和腐化,所以就主张要回复到教会初期的那种淳朴生活。又为了反对宗教生活逐渐严重的形式化和机械化,他们强调人内在心灵的精神生活。

  宗教的本质原本就是在建立人和天主之间的个人关系,制度和外在的仪式固然是有助于人内在精神的发展,但是这些呢,都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神秘运动的宗旨是要促进人和天主之间的关系。为的呢,是要达到天人合一的最后目的。在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之前,人必须要改革自己的生活,先要合乎教会的原来精神;个人的生活改善之后,还应该要推己及人,影响到周围的近人,最后达到整个社会的改善。所以,这个时代的神秘运动,不讲求教会的典章制度、宗教礼仪,也不讲求基督教信仰的神学分析和注解,而完全只讲求简朴而平实的个人生活。正因为如此,这种利益很好的神秘运动在当时并没有能够获得教会当局的谅解,往往将他们列入有异端的嫌疑。

  神秘运动最早是发源于日耳曼的莱茵河流域。然后再流传到尼德兰,也就是现在的荷兰境内,成为新的前虔诚。拜我国印刷术的传入欧洲,神秘家善为利用,以文字来广传他们的思想;有的还兴办学校,同时还教育青年学子,他们更进入城市或者是乡间去传道,使他们的思想能够渗透到民间。这些个神秘家当中,固然有不少知名人士,但是绝大多数是沉默的一群,站在个人的生活岗位上,沉默的做一个虔诚的好基督徒。听众朋友,我想一段音乐之后,我再来为您介绍一下在日耳曼和尼德兰的神秘家活动的情况。

  在日耳曼宣传神秘运动最热心的是埃卡托和他的两个弟子,一个名叫陶德,另外一个是苏梭。埃卡托是道明会会士,是哲学家,也是神学家。他的哲学思想深受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因此,有人批评他的思想带有泛神论。他为了强调人和天主之间的关系而被科隆的主教以异端罪,告到了当地的教会法庭,最后交给亚味农的教廷直接处理。教宗若望二十二世在他死后两年宣判他作品当中的一部分为异端。

  我们以现在的眼光来说,埃卡托,他并不是一位明知故犯,有意的异端者。他的整个神学体系也都合乎教会的传统信仰,可是就因为他太过分的强调人和天主之间的神秘关系。在用词上似乎就犯了有泛神论的嫌疑。埃卡托,他不止是用拉丁文写作,他还是一位动人的宣道家。借着宣道,他唤醒了许多热心的人士,尤其是基层教士和修女们,度一种虔诚的灵修生活。他们以天主之友为名,组成小团体,互相的劝勉,努力的修德立功。

  埃卡托的弟子陶德继承他的衣钵,强调实际的灵修之道,尽量的避免神学上的抽象推论。他不辞辛劳,四处宣讲,用简单明了的话说明做人的大道理。埃卡托的另外一个弟子苏梭擅长写作,他以文字来传播神秘运动的思想,最有名的书是《真理小册》和《永恒智慧小册》。他用富有诗意的词句来描写和永恒的智慧天主相结合的甜蜜。在陶德跟苏梭之后,日耳曼的神秘运动也就后继无人,开始衰落了。反而是在尼德兰,却是大放异彩。在尼德兰的神秘运动因为有组织,而且创设了学校教育下一代,所以也就流传的比较广,影响当然也就比较的持久。

  所谓的新虔诚,是指一个人站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平时的简单的神修方法来表达灵修的美满生活。为了使听众朋友能够了解新虔诚究竟是什么,我想建议您不妨抽空翻一翻有一本叫做《尊主圣范》,又叫做《师主篇》的这本书,我想您就会发现这本书的作者,他的观点呢,就是在强调灵修生活,而忽略神学的理论;认为圣事和礼仪只是方法,需要帮助人达到天人合一的最终目的,因而低估了教会存在的价值。当然了,跟教会的传统有些格格不入。

  我们都知道,从神学的立场来讲:天主自己创立了教会,借以辅导人类完成灵修。所以,教会的存在,自然也就有它必然性的价值。那么,经过了1000多年的发展,教会内部固然有很多的弊端,但是这些弊病并不足以抵消教会继续存在的价值。而神秘运动,它虽然和传统信仰没有直接的抵触。但这种运动对教会的消极态度,对教会本身而言则是一种严重的威胁。这也就无怪乎教会当局对之会有所顾忌了。而且,同时代的许多异端派别,论及他们的起源,也都是以改革教会、提倡灵修生活为目的,但是也都因为过分的强调个人灵修的价值而陷入了矫枉过正的现象,终于导致了对教会某些信仰的否定,甚至于还否定了教会本身存在的必要性。

  神秘主义和异端由于一念之差而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当时的有识之士都曾经一再的提出警告说,理智和情感应该要相辅而行,只强调任何一面都会导致不良的结果。而异端派就是过分的强调感情的发展,终于在理智方面发生了信仰上的错误。

  接下来我想就跟听众朋友再谈谈十四、十五世纪异端派传播的情况。在还没有谈到异端派传播的情形之前,我要先说明一下当时的异端还有哪些性质。我们知道,异端对教会的干扰并不是从十四世纪才有的。在初期教会时代就已经产生过异端,只不过是十四、十五世纪的异端,跟初期教会的异端性质上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当然是受到了前后不同的时代背景的影响。

  初期教会时代,各种信条都还没有清晰的解释,更没有官方的定义。像是三位一体,耶稣基督的天主性和人性的关系,玛利亚究竟是天主之母,或者仅仅只是耶稣基督人性之母?这些教义都还模糊不清,都还没有经过明文的解释。教会内的学者一方面为了解释这些信条,另一方面呢,也为了答复教外学者的质疑,因而呢,就有了神学。在解释讨论的过程当中,有些学者的言论在大公会议集思广益的严格审查之下,被教会当局认为不合乎教会的传统,因而被判定是异端。

  各位应该都还记得,我曾经曾经提到过的,就是公元325年尼西亚大公会议时的亚略异端;431年厄弗所大公会议时的聂斯多略异端。总而言之,教会初期的异端都是有关教义、信条方面的争论,都是纯粹学术性的神学方面的争论,和具体教友生活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当然,这些异端也曾经造成了政治的混乱和社会的不安。但是,这都是间接的结果与异端的本质并没有直接关系。

  十四、十五世纪的异端,那就不一样了,他们始于对教会具体问题的批评,终于演变成对教会某一条教义,或者是教会内某一种制度的否定,甚至于是对教会本身的存在,都在被否认的范围之内。所谓的教会的具体问题,就是指的教会内部的腐化,尤其是一般教士生活的腐败和俗化。

  自从教会在中古时代,随着社会制度的封建化之后,高级教士几乎都成了封建领主,拥有封建头衔,大批大批的参议,他们不仅仅是卷入了跟教会毫不相干的政治漩涡当中,对教会本身的事物,对教友的照顾冷漠不关心,而且由于财富的增加,道德生活也跟着降低了。从十一世纪以来,历代的教宗都以革除教会的陋习和革新教士的生活作为自己的责任,但是成效都不大。

  到了十四世纪,将会更是遭到了空前的危机。先是教宗流亡到亚味农长达70年之久,随后又有教会的大分裂,两位甚至于三位教宗互相争夺基督教世界的领导权。有识之士都以革新教会为当务之急,因而呢,就有各种改革方案的出现。

  听众朋友,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呢,我们就先谈到这儿了,在下一期的节目当中,我再为您说明有哪些个方案造成了哪些个异端,对教会形成了哪些危机。在节目最后,让我祝福您健康愉快,天主的平安时时刻刻与您同在,下星期同一时间,空中再见。

评论

请你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