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十月
14
【天主教教会史】|朝圣之途第112集:文艺复兴时代的教会-人文主义与基督教义

各位听众朋友,您好!
从十五世纪中叶我国明英宗以后,圣教会和西方基督信仰的世界都展开了一个新的时代,这就是我们惯常称呼的文艺复兴时代。在这个时代,东罗马帝国亡于1453年,许多的学者、艺术家流亡西方,使得西方对古希腊罗马的艺术杰作由接触和研究产生了惊叹、羡慕,对古典文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股风气从意大利传回西欧各国,社会制度、经济制度都有着巨大的改变,科学跟技术更加的进步了。但是我们都知道,中世纪最突出的典型人物是神学家。天主、神本身是中世纪一切研究的中心,而文艺复兴时代的典型人物是人文学者。因为研究的兴趣从神的身上转移到人的本身了。神学家们所关心的是思想的本身,所注意的当然是思想的正确与否,还有就是文字的表达是否清楚;人文学者则注重作品的文体:用字、遣词是不是美妙、文雅,所以这个时候的学者反而羡慕古代的作品。
所谓的人文主义跟文艺复兴时代的理智和艺术活动并没有创造出新人的典型,相反的,人类被警醒了,自觉性的全神贯注在古典文明上面,喜欢用古典的服装来装饰自己。而实际上呢,文艺复兴时代的人们跟古希腊人和罗马人是迥然不同的。
新的人文主义,它的主要特征是一种高度的傲慢、自负、骄傲,强烈的自觉,崇尚个性,甚至于趋向于泰坦主义。他们到处想要摆脱束缚,把教会和裹足的法律以及传统规则当做是束缚个人的桎梏,把每一种社会当做是抑制个人的不公平的约束。这些个新思想并不是来自于古代历史的探讨,他们根本就缺乏纯粹的历史观。催促他们行动的是一种抗争和对峙的情绪。文艺复兴时代的西欧人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的高雅,您或许以为他们都向往柏拉图、斯托克或者是希塞露,以及古代希腊、罗马的伦理道德上的修养。他们自认为是英雄或者是超人,而事实上呢,通常他们是些个性懦弱的人。他们的思想贫乏,夸诞不经,他们阴险、虚伪、凶恶、无耻、缺乏羞辱之心和自制的能力。他们竟然因为恶行而自傲,竭力欺瞒他们反抗的姿态。
总而言之,人文主义者都互相标榜着无限虚荣的记号。他们彼此无止息的标榜着,谈论着不朽的名誉和声望。也许没有任何其他的时代,曾经有过那么多不朽的诗人、自由人、公侯跟政治家,但是却不曾真正的创造出等量的不朽之作。
这个奇异的时代,唯一的真正的不朽的,或者是呃,讲起来是不朽的成就,可以说就是美术,这几乎是所有的史学家们唯一能够怀着真正喜悦给予高度评价的硕果。它潜藏着一种异教精神的毒素,过分的褒扬自然以及肉体之美和肉体上的一切贪欲。另外,他也无限制的揶揄人的理智,想要打破一切的束缚而自我陶醉。
在人文学者当中,知道去防范异教的传染而推动合乎基督教义的文艺复兴的学者当然也不乏其人,但是大多数的人几乎都染上了异教的精神。由于爱好古典,道德规范也就随之而低落了,产生了一种相反的人生观,而与教友的人生观相对立。当代的人已经认为人不属于天主,以及祂所属的社会或者是团体,而认为人是应该在世界上寻求个人的最大幸福。
为了摆脱天主或者是来自于他人的一切束缚,抬高自己的身价,满足自己的贪欲,这就是人文学者所标榜的思想。他们决心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只要是能够表现他们的伟大,甚至于可以不择手段用尽一切的方法,甚至于是谎言、欺诈、毒药、残杀,也都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文艺复兴运动当中,也有很多的人文学者对于宗教的特性是比较保守,怀着宗教的虔诚,想要革新教会,以适应当时的思想潮流。
在这个教会历史上的阴霾时代,出现了一个想要拯救教会的热烈而有力的呼声,他就是萨维纳劳的呼声。他是人文主义运动的中心,也就是风俗败坏的中心,佛罗伦斯城一所道明会修道院的院长。他以热情的演讲呼吁教友们克苦补赎,他自信赋有天上来的使命,预言教会将会遭受到天谴;但是教会必会复兴,而且不久就会应验。因为他演讲的成绩不错,而且胆子呢就更加的大,措辞上也逐渐的激烈起来,对教会当中的腐败分子,尤其是当时的教宗亚历山大更是大胆的批评。
在萨维纳劳的影响之下,佛罗伦斯这座沉迷于声色娱乐当中的城市,竟然转变成了一座忏悔的城市。在他的要求之下,产生了矫枉过正的举动。萨维纳劳,他自己被成功给冲昏了头,逐渐的由宗教的领域转移到了政治的领域。他幻想着使佛罗伦斯成为天主的城,再以它为中心,把改革的风气推广到整个的教会。尽管萨维纳劳为移风易俗而工作,但是教宗亚历山大六世却是无动于衷。但是当他干涉到政治,而且跟教宗的政治采取鲜明对立的时候,教宗就改变了态度,并且命令萨维纳劳到罗马去解释、说明他的预言。萨维纳劳竟然抗命,拒绝前往罗马,教宗又再度下令禁止他演讲。
教宗虽然私德并不好,但他毕竟是教会的最高领袖,萨维纳劳本来应该要服从他的命令的。之后萨维纳劳更是变本加厉,猛烈的攻击教宗,教宗再三的警告,最后不得已,只好在1497年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把他开除了教籍。从此以后,许多追随他的人也逐渐抛弃了他。不久之后,在一次烈火考验时,他所表现的是游移和退缩,因而名誉扫地,声望也从此下降。原先支持他的人转而攻击他,最后被佛罗伦斯政府逮捕,宣判绞死。死后,他的尸体又遭到了焚毁。这个一心要力图力挽狂澜,热心改革的人,由于过分的冲动,不知节制,结果竟然遭到了如此的下场。
除了萨维纳劳之外,还有一位原来是奥思定会的人,名叫伊拉斯莫斯,被尊称为人文主义学者的巨擘。他的理想是把古人的智慧结合圣经,同福音融于一炉。因此,他为出版古典作品以及圣经和教父们的著作贡献了艰巨的工作,然而,他的思想却很难捉摸。
宗教对他而言是一个道德生活的向导。他愿意把信条紧缩到最少的数目。他嘲笑士林派神学家,他也讽刺隐修士和他们的短处。伊拉斯莫斯诚恳的希望能够见到教会的改革和进步,不过他的攻击也有言过其实的地方:为了讥讽当时神之界的缺失,而对修会生活有所曲解;为了嘲笑士林哲学的繁琐,因而攻击神学的本身。他虽然始终没有跟教会决裂,但是却在无意当中给誓反教的改革铺了。到他晚年的时候,他又深深的后悔,他青年时代的作品未免太孟浪了。
文艺复兴时代的教宗们曾经提倡鼓励古典文艺的复兴,并且使罗马成为艺术生活的中心,但是却并不像是中古时代那样,艺术完全是朝着敬礼天主的方向而发展的。这时候的艺术家们也化作了外教的神,他们所寻求的都离不开他们自己个人的光荣。这个时代在艺术上的成就,固然带给历代教宗莫大的光荣,但是也给圣教会造成了好大的玷污。
自从西斯笃第四开始,历任的教宗们也只忙于俗世,似乎忘记了教会和教友们的福祉和利益,说他们是俗世的君王也一点儿都不为过。中古时代的教宗们善用他们的神权,是为教友们服务;但是文艺复兴时代的教宗们,不但将教会重要的职务任意委任给无才又无德的亲友们,还设法使他们极富且贵,成为意大利上等社会的公侯。
于是教宗也身不由己的卷入了政治斗争的漩涡当中,也跟世俗的君王一样,采用同样的方法和手段招募兵士,与他国联盟。为了维护军队跟武力,为了外交,为了发展艺术,为了建造大教堂,以至于经济困难而不得不加重税收,更有滥用神权以施放大赦来敛财的情况。这一切的丑事,大损教宗的威望,教廷内的教士们又都上行下效,使得教友们大失所望。地方上的主教神父和隐修院的院长们的灵修生活也都逐渐的颓废下来。
情况是越来越严重了,但是还不至于绝望,因为历史给了我们证明。这个时候,圣教会虽然是危机四伏,但是我们不该忘记,教会的真正领袖是耶稣基督,他曾经许下的地狱的门绝不能战胜祂。
我们从下面的几件事实来看,就可以获得证明了。的确,固然在文艺复兴时代,有几位教宗的声望很差,但是在信仰方面却一直都蒙圣神的引导,从来没有出过差错,或者是背离了天主所启示的道理。像教宗亚历山大六世,他也从来没有在纯粹宗教性的事物上易人任何的口实。他曾经奖励修会,曾经护卫了对圣母的敬礼,而且当美洲新大陆发现以后,派遣传教士前往美洲新大陆传扬福音,这不正也说明了天主在照顾着祂自己的教会。
人虽然能够暂时性的损害教会,但是绝对不能够毁灭圣教会。何况就整体而言,神职人员和教友并没有随波逐流走向集体性的堕落。只凭几个历史学家的歪曲报道,是不能够令人以偏概全的。当历史学家提到某一个时代发生了某几件不幸的事件的时候,一般的人很容易的就认为这个时代已经完全的败坏了,以至于对于那些循规蹈矩的,反倒不被人注意。史学家也没有兴趣再去加以描述,他们所注意的只是那些反常的事情。
在文艺复兴时代,的确是有一些野心贪婪的枢机,行为不够标准,但是浊醪不群,为圣教会增光荣的也是大有人在。傲慢不羁,悠游自在,只知道游猎而不理教务的主教固然不少;但是,热心拯救人灵,努力改善自己教区的主教更是不乏其人。修会会规废弛的修院不少;但是谨守会规,热忱敬拜天主的修会也是比比皆是。
文艺复兴时代,圣教会之所以没有酿成重大的危机,是因为大部分的人仍然抱有着坚强的信德,对宗教的本分也奉行不辍。在这儿呢,我也举出一些例子给您作为参考。像是到圣地去朝圣,虽然是路途遥远,但是却常常吸引着大队的教友到圣地朝圣。许多新的敬礼蓬勃的发展,像是为了敬礼耶稣基督的苦难而盛行拜苦的善功。自从我国的印刷术西传之后,圣经、祈祷经书、圣人们的行传都不断的受到信友们的欢迎。就像《师主篇》这本书成为当代人士最最爱读的一本书,而最足以表现当时教会活力的,就是在当时圣教会册封了许多具有英豪圣德的圣人们,多达100多位。而且是各种生活阶层的人都有,有圣女加大利娜、圣若望加比斯坦、圣方济宝拉等等人。
我们对于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年的社会秩序,可以这么说,是频频出现着危机,而新生的近代文明尚未稳定,工商业已经突飞猛进,但是大部分的财富是操纵在少数的财阀手中,广大的民众却是在贫困当中。圣教会受到自然主义、理性主义的不良影响,虽然代代圣贤辈出,但是不少的人为贪污的野心所腐化。不少的具有深思和远见的人不停的呼吁教会要从事改革,基督的教会和基督教的世界却正期待着一个更好的日子的来临。
各位听众朋友,今天我们《朝圣之途》节目就播到这儿了,下星期同一时间我们要开始为您介绍马丁路德的改教运动。今天就跟你说再见了,祝福您健康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