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十月
14
【天主教教会史】|朝圣之途第113集:新教的产生(一)马丁路德的改教运动(1)

各位听众朋友,你好!
从今天开始,我们《朝圣之途》节目的内容就要进入另外一个新的单元了,我要为您介绍誓反教,或者称为抗议教,也就是现在所通称的基督教的改教运动。
那么首先我要介绍的是马丁路德在德国的改教运动,改教的悲剧。是的,我们统称它是一场教会分裂的大悲剧,而且这场大悲剧所造成的伤害,一直到现代都没有办法愈合。改教的悲剧首先是在德国爆发的,这就跟德国的日耳曼和圣教会的关系,以及当时德国的政治社会、经济的背景有着密切的关联性。
我们要知道,自从罗马教宗和神圣罗马帝国的日耳曼皇帝开始斗争以来,日耳曼反对罗马的情绪就始终没有消除过。尤其在十五、十六世纪之际的日耳曼本身充满了矛盾,比起其他的任何地区都要来得严重。高级神职人员的财富和生活的腐化是前所未有的,他们的生活既奢侈又浪费;而低级教士却因为生活在贫困当中而显得情绪不佳。对一切希求改善的革命运动,自然也就很容易的表达出他们的同情和支持。
在工商业兴盛的城市,开始流行资本主义,使得从事工商业的资本阶级越来越富有,而一般平民百姓的生活却是越来越贫穷,工人被剥削,小商人倒闭,农民也被沉重的赋税给拖垮,这些人他们都希望改革。
而在政治方面,日耳曼境内也呈现出异常紊乱的情况,大大小小的邦国多达400多个,还真像是一团乱麻一样,彼此的纠缠不清。这些个小邦国虽然同属一个帝国,但是他们都心想要独立自主,被三位主教和四位较大的有选举皇帝大权的王侯所控制的皇帝对这么一盘散沙的帝国当然是很难实行他们的权利。
马丁路德所面临的皇帝查理五世既年轻又任性,16岁的时候当上了西班牙的国王,同时他也兼西班牙在美洲和亚洲菲律宾的广大殖民地的主人,而且还拥有现在的比利时、奥地利和意大利的南部。1520年,明武宗正德年间被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他虽然是当时世界上权势最大的国君,而事实上领土虽然广大,但是统治上却是很困难,还得时常提防着外来的敌人。东面有土耳其人的威胁,西面有权势日渐强大的法兰西。因此,查理五世虽然有心想要保持帝国内信仰的一致,但是他也无力镇压新产生的改教运动。一切错综复杂的情形对于改教运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如果没有像马丁路德这么一位特殊个性的人,恐怕也是难以造成一股改教的风潮的。
马丁路德生于1483年,萨克森省的埃斯勒本。他的父亲是一位矿工,为人正直而又勤奋。他的母亲行止端庄大方,信仰虔诚,但是却显得心窄,他们对子女的管教非常的严格。马丁路德在成年之后,他曾经回忆说:“他曾经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而遭到父亲的鞭打”。他的学校生活因着家境的贫寒而常常感到苦恼,幸亏得到一个富有的贵妇在经济上的接济,才得以完成学业。他的天资聪明,学业有成,父亲对他的成绩感到非常的骄傲,有意要儿子研究法律。
不料,马丁路德竟然在1503年进了奥思定会的修院。为什么有这样的转变呢?原来在入会修道的15天之前,曾经被一场,一场猛烈的暴风雨所袭击,当时是雷电交加,使他饱受虚惊。他生怕自己会被雷电所击死,于是就向天主许愿,如果能够脱险不死,他就决心入隐修院当隐修士。虽然有人一再的劝阻,但是他仍然坚持,15天之后,他就正式入会了。他这种不够纯正、不够成熟的圣召成了他终身的累赘。
1507年,马丁路德晋升为司铎,第二年他就被委任为威丁堡的神学教授。1510年到11年到过罗马,他亲眼目睹了教廷的奢侈腐化,使他深受刺激。但是,他信赖教会、服从教廷的心情并没有因此而动摇。而真正实际导致马丁路德改教的,并不是教会的腐败,而是那份困扰他心灵的悲观心情,以及他对罪过、圣宠和灵魂得救的神学问题所保持的偏执成见。
马丁路德,他原本是一位虔诚谨慎的司铎,一心一意的渴望自己能够成为完美的圣人,但是他的个性却又狭窄,刚愎自用,经常是不听劝告,更何况他对于士林神学的了解并不够深刻。他经常喜欢沉思,他虽然十分的小心谨慎,但是自从他受到那场猛烈的暴风雨的袭击之后,他对天主的审判就经常会怀着恐怖的焦虑,因为他畏惧天主,而感觉局促不安,也就对他自己是不是能够得救而开始怀疑。
他相信对他内心当中的恶念应该要负责,于是他就希望能够摆脱内心的烦恼和不安。他也希望能够感觉得到自己的确是被天主所宠爱的。当他每一次感到猥亵、暴怒或者是对某一端道理怀疑的思想冲击的时候,他就会认为他自己已经犯下了重罪,应当要受到严厉的惩罚。他努力地祈祷,行各种善功、办告解,都不能够解除他内心的那份恐惧和不安。他曾经向人说:“我虽然力行善功,但是内心的失望仍然无法去除”。他为了对他心灵内潜伏的问题寻求解答,而想获得心灵的安慰与平静,所以他就潜心的研读圣经。
有一天,他看到圣保禄致《罗马人书》中的一句话:义人因信德而生活。他于是深信,他发现了这句话的真正意义,他按照自己心情的需要去解释这句话。他说:人类已经彻底腐败,无法得到罪过的赦免。虽然人可以在外表上符合法律的要求,完全遵守了天主的诫命,但是人类仍旧还是罪人。人类即便多么努力的行善立功也无法办到,因为人类已经因着原罪而彻底的败坏了,人自己是不可能得到罪的赦免的。罪恶的赦免是由外力而来的,那就是从耶稣基督而来的圣宠。耶稣的圣宠能够为我们遮盖人类的任何罪污,但是却不能够改变我们。
他更认为不是善功拯救人,而是人对耶稣基督的信心,是耶稣以自己的救赎功劳,把我们的罪过遮盖起来。所以我们也就根本不需要去立善功,因为耶稣已经替我们立了功。在他的著作当中,曾经这么写着:人类已经被法律压倒,人根本就无法遵守它。那么人应该做什么呢?基督已经完成了法律,用不着我们再去完成。人只需要信赖基督,用信心依靠他就行了,因为耶稣是我们的救主。
各位听众朋友,您听了马丁路德的这段话,你也就会发现他的话和教会传统的道理相互抵触的地方在哪儿了。圣教会训诲我们的是:天主是公义的,但是天主更是仁慈的。因着天主的公义和仁慈,祂绝不命令人做我们人做不到的事情。祂一方面以祂的公义公平的分施祂的圣宠,告诉人,如果是没有天主圣宠的帮助,人绝无可能拯救自己;而另一方面,他也教导人要和天主的圣宠合作,人也应该自己努力行善,才能够救灵升天,信心只不过是得罪赦的开始而已。圣宗徒雅各伯不是说了吗?信德如果没有善行,只是死的信德。为了得救,只凭信德是不够的,人还应该有爱德。而爱德呢?是要靠行善才能够呈现出来的。人应该要努力行善,依赖天主的助佑是一定可以做得到的。
马丁路德与圣教会之间的破裂是逐渐累积而成的。在开头的几年,他只不过是攻击当代神学家们的意见,并没有设法攻击圣教会传统的信德。每当有人反对他对信德的看法的时候,他就回答说:只有圣经才是一切真理的源泉和准绳,这圣经还得是按照他自己所下的解释才算数。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马丁路德与教会之间的决裂呢?
大赦的事件才是造成马丁路德与教会决裂的导火线,给了他离开教会,离开他的修会的机会。下面我就为您详细的说个明白:
我在前面几讲当中曾经说过,教宗朱利二世在1506年开始建造伯多禄大殿,到教宗良第十的时候,大殿还没有完工。所需要的经费实在是太庞大了,一时是没有办法筹措的够的。于是,良第十就派人到各处去募捐。教友们办告解,领圣体,同时肯为建造伯多禄大殿而捐献金钱的,教宗就可以颁给他大赦。
从教会史和神学方面来看,教宗颁赐大赦并没有不合法。按照天主教的道理,大赦是圣教会交给教友运用的一种方法:为的是帮助教友们补赎自己的罪过。主耶稣基督、童贞圣母和诸圣的功劳,形成为一个神恩的宝库,委托给教会来管理、支配。教会有权力制定各类的条件:像是念短诵了,施舍穷人啦,或者是施行其它各种的善功,而使教友们能够分享到神恩宝库中的宝藏,使吾主耶稣和诸圣者的功劳能够贴合在教友们自己的身上。所以,凡是满足了教会所规定的那些条件,就能够获得大赦。但是,教友们必须要清楚明白的是:大赦只能够宽赦暂时的罪罚,而并不能够赦罪。这个信条是根据诸圣相通功的道理,也就是说,教会的每一肢体都能够共同分享共同所拥有的神恩宝库。
早在公元第十一世纪时候的教宗们已经给参加十字军的人颁赐过各种的大赦。就从那个时候开始,教友们得大赦要比过去来得容易得多;像是朝圣了,拜圣体了,为教会捐献了,施舍给穷人了,都能够从教会获得大赦。这样的做法在当时曾经获得相当好的成效,使教会有了足够的经费,兴办了许多的慈善事业,还有社会工作,更有许多的圣堂、医院也得以建造完成。它在教友们的灵修方面也有不少良好的收获,教宗所指派的专人一直为大赦这个课题演讲宣传。许多的教友因此就办妥了告解,去旧更新,重新跟天主和好。
到了中古的末期,教宗颁大赦,颁的太容易了,以至于有被滥用的指责;何况又是以捐款的机会来颁大赦,看来还像是在做交易买卖似的。到底代表教宗到各地去宣传大赦和收集捐献的人,他们的目的是拯救人灵呢?或者是收集金银钱财呢?更糟糕的是,就是宣传大赦的人甚至于是歪曲了教会的道理。从事宣讲的人当中,竟然有人宣讲说:大赦的效力是由大赦本身而来的,甚至还流行着这样的说词:当你为某个炼狱灵魂捐献的银钱投进捐献箱,发出叮当一响的时候,他就从炼狱中应声而出了。这样夸张的说辞,在今天的任何一个神学家都不敢支持这样言过其实的论调。只可惜的是,当时代代表教宗到德国去宣传大赦的那位道明会士----铁勒,他竟然就是这么说的。这种情况对中古时代的人来讲,既不新奇,也无可憎厌。
教友们并不关心教会权威当局是不是慎重地运用从各地来的捐献,他们所注意关怀的只是自己行了善功。但是久而久之,许多人开始对教廷不负责任的经济活动有所责怪了。宣传大赦的教廷代表在德国,尤其引起了德国政府的愤怒。他们眼看着德国的银钱源源不断地送到罗马而感到大大的不愉快。因此有人大做宣传,控诉教廷剥削德国的教友,榨取他们的金钱,而对罗马历代以来所潜藏着的愤恨也因此而日渐加深了。
各位听众朋友,今天我们《朝圣之途》节目谈到这儿就暂时告一段落,非常谢谢您的收听,同时也欢迎您下星期同一时间继续收听大赦事件的后续发展,祝福您健康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