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十月
23
【天主教教会史】|朝圣之途第122集:天主教在十六世纪的革新(六)特力腾大公会议后教会的革新4)

各位《朝圣之途》节目的听众朋友,您好!
您一定还记得上星期在我们节目当中曾经介绍了十六世纪当中从事教会革新有伟大贡献的几位天主的仆人----教会的圣人:像是创立祈祷会的罗马宗徒圣斐理伯乃利,重整加尔莫罗男女圣衣会的圣十字若望、圣女大德肋撒,以及在德国境内创办中学、大学,著作等身的第二代宗徒圣伯多禄加尼削,使教会和修会为之改观。今天我除了要在节目当中再为您介绍两位著名的护教学者,一位名叫勃拉明,另外一位名叫巴老纽,同时还愿意对十六世纪的天主教革新的情况再做一个整体性的分析和评价,非常欢迎您的收听。
教会被攻击,当然应该要自卫。马丁路德跟卡尔文以及其他的改教者,在他们生前虽然都面对过来自天主教不可轻视的反对者,但是都不是他们的对手。脱利腾大公会议之后,情势就不一样了,神学家已经能够胜利的反击新教的攻击。新教很会利用当时欧洲新发明的印刷术,他们所散布的论文和小册子,对他们的宣传有很大的帮助。
他们在德国出了一本巨大的著作,名叫《马德堡的事迹》。这本书的主编者伊利古斯替这本书取名为《事迹》,是因为它是按照事迹的先后来叙述教会的历史。他写这本书的地点是在德国的马德堡,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攻击天主教,内容相当的广博。可惜的是,主编的伊利古斯,他的偏见太深,他认为教会的一切不幸都是罗马的反基督者,教宗所造成的,天主教本身将要怎么样来反击呢?
这时候在罗马的日耳曼学院内担任教授的勃拉明,他用拉丁文编写了一本名叫《对基督信仰争辩问题的解答》。原本只是为他的学生们毕业之后应付在传教工作上所可能遭遇到的思想斗争而编写的,可是很快的就被翻译成了各国的文字。勃拉明先逐条的陈述了马丁路德以及卡尔文的学说,然后再以天主教的信条,一条一条的加以有力的反驳。这确实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使得许多改教者又归回到教会的怀抱。
当时教宗非常看重勃拉明,擢升勃拉明为枢机兼加普雅的总主教。从此以后,勃拉明就专心致力于教育的工作,培育更多的门徒。对新教给予不断的反击,而且勃拉明还担任了罗马圣部,尤其是传信部的顾问,受到学生和教友们的推崇。勃拉明,他生于1542年,死于1621年,长大之后进入耶稣会,成为耶稣会的杰出会士。1923年的时候,教宗毕约第十一世将他册封为圣人,1931年又再被教廷册封为圣师。
另外一位则是反击新教对历史的攻击,他原本是前一次我曾经介绍过的斐理伯乃利的学生,名叫巴老纽。他在斐理伯乃利的督促之下,完成了《教会历史》,称为《教会年鉴》。巴老纽,他为了编写这本《教会年鉴》,几乎是用了50年的岁月。这位近代历史学家们的先驱,他先到各地的图书馆去搜集资料,他唯一关心的事情就是要建立真理。他深深相信,只有陈述历史的事实,才是对攻击、污蔑圣教会最好的反驳。
十六世纪实在可以说是有关教会的各种学术普遍复兴的时代。带动教会复兴的原因,最直接、最重要的就是各地修会的繁荣和复兴。每一个新兴的修会和较早成立的传统修院的圣召,就像是雨后的春笋,不断的增加。耶稣会从十六世纪成立到十七世纪的初年,已经有会士多达万名。此外,还有道明会、方济会、加布遣会以及其它各修会圣召增加的人数也都不少。
从这些个会士当中,造就了许多著名的神学家和伦理学家,为当代及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服务。我们习惯上称十六世纪是圣人的世纪,圣人辈出,这也是十六世纪教会历史上最大的光荣。教友生活的虔诚得以经得起考验,历久而弥新,全都归功于圣人们的推动。除了在这几次的节目里头我们所介绍的圣人圣女之外,应当要一并提出来介绍的还有很多很多,尤其是在西班牙跟意大利。
天主教在西班牙的革新运动,早在马丁路德以前就已经由寄麦奶枢机开始了,他对培育神职界的课程做了重大的改革,还更大力的推动了研究圣经的风气;圣若望豪由天主者建立了一个专门照顾精神病患的修会;圣伯多禄路雅尔冈大腊重整的方济会,他也曾经担任过圣女大德肋撒的神师;圣方济布尔日亚是西班牙的贵族出身,也是耶稣会第三任总会长;他在加入耶稣会之后,一向度着谦逊苦辛的生活。
在意大利方面,有圣若望里奥纳尔迪从事教育青年的工作;圣加弥禄莱里原先是军人,生活浪漫,嗜赌如命,在1575年回头皈依之后,入了加布遣会,不久之后又离开,最后在圣斐理伯乃利的领导之下,修成了崇高的圣德。圣加弥禄莱里为了帮助病人,并且为了减轻他们神灵的苦恼,因而创立了灵衣会。灵衣会的会员除了普通的三圣愿之外,并且还要发愿终身服役病患。即使是在瘟疫流行的时候,也在所不辞。此外,还有道明修女会的圣女加大利娜黎奇和圣女玛德肋娜巴季,他们两位都蒙受了最高神秘经验的恩宠。
最后还要提到3位年轻的耶稣会的圣人。他们的年纪都很轻,不满25岁就都修得了成全之德,列入了圣品,成为年轻人的主保和楷模。一位是18岁的圣达尼老,出身波兰的望族,他努力克服了家人的反对,进入在罗马的耶稣会初学院;18岁就病逝在初学院。第二位名叫圣类思宫萨格,他是神圣罗马帝国侯爵斐迪南的长子。他在腐化的宫廷生活当中保持了天神般的圣洁,23岁的时候就蒙天主召叫返回了天乡。还有一位名叫圣若翰博尔戈曼,出生于比利时,他也是以23岁的年纪,忠实遵守会规而造就了高超的圣德。
谈到这儿,我想一定会有很多听众朋友在想,为什么我总也没有提到那号称东洋宗徒的圣方济沙勿略呢?当然了,对于这么一位伟大的传教士,我会在下一个单元谈到教会对外的传教事业的时候做一番详细的介绍,请听众朋友们再耐心的等待。
圣教会到底在脱利腾大公会议之后所呈现的是什么样的一个面貌呢?这个时代的圣教会,是仍然坚守着宗徒传下来的信仰。在许多有疑问的教育方面,讲解的更为清楚:就好像是一棵树,长大之后虽然跟以前有了不同的长相,但仍然是同一棵树。基督耶稣亲自建立的教会,在历史的过程当中虽然有着不同的表现,但是并没有变质,跟以前比较起来,她更加的坚定了。在信仰上,正因为对信条有了更清楚的定义和说明,信友们更加的团结一致了。教宗的权力也更加的坚强了。大家对这样一位有形的领袖也更加的有归属感。这个时代的教宗,在设有13个部门的辅助下,更为得心应手。
同时,在十六世纪开始,在许多重要的据点都有教廷派驻在当地的宗座代表与各国经常的保持联系。对呈送到罗马的种种问题,更容易的研究而采取解决的方案。从此以后,自然的就产生了对罗马教宗的强大向心力,直到现在仍然不见衰退。
脱利腾大公会议之后的教会所呈现出来的另外一种现象就是,教会显得更为庄重而有尊严了。大公会议之后所选出来的教宗,大多数都是明智而又被人尊重的教宗。已经绝对不再像文艺复兴时代的教宗们那么样的喜欢玩弄政治或者是好战了。神职人员也都能够得到良好的训练和栽培,像是大赦事件那种滥用职权的事情也都绝迹了;而教友们的生活方式、信德也更加的活泼了。大体上来说,信仰是更加的鲜明,办告解、领圣体和领受其他的圣事的人也就更多了。在教宗、主教新成立的和重整之后的修会内,以及一般教友当中,也都出现了不少的圣人。对整个教会的革新运动而言,表现出了很大的活力。此外,大批的传教士随着探险家所发现的新地方去传播福音,有的甚至于还在他们之前就已经先传播福音了。
路德改教之后,天主教的重整革新的工作是在奋斗中进行的。为了必要的自卫,教会不得不对新教的教义做猛烈的反击。大公会议必须要对那些似是而非、违背宗徒所传下来的道理宣判为错误不当。因为教会是信仰的寄托者,对破坏信仰者绝对不能够让步或者是妥协。这就是为什么非要开大公会议不可的理由。所以在大公会议之后,神学家就把新教所反对、所否认的真理特别加以强调,使它凸显。这么一来,却又有了顾此失彼的情况。
对教会的某些重要的道理和教友生活当中重要的部分,反而在无意间就被忽略了,以至于变得模糊不清了,尤其是在论教会这个问题上面特别的显著。因为新教的各个教派,他们不承认有形的教会,所以也抛弃了教会有形的领袖----教宗和教宗的权力。天主教的神学家就特别强调有形的教会和罗马的主教所具有的首席地位;反而对于教会是耶稣基督妙身的道理,比较少去发挥。这端重要的道理以至于逐渐的隐晦不彰,直到20世纪引起了神学家们深切的注意,才加以彻底的阐明。
另外还有一点我也要在这儿特别说明的就是,我们知道自古以来,拉丁文、拉丁话就是西方教会礼仪的通用语。凡是受教育的,他们都会懂。可是到了文艺复兴时代,欧洲各民族兴起了民族主义,强调各民族的方言,还有方言和方言文化也因此在这个时候大为流行;而美洲跟亚洲的民族也逐渐的展开了传播福音的工作。
新教教徒首先抛弃了拉丁文,同时也把传统的礼仪搞得一塌糊涂,把不少的道理都一并的抛弃了。为了反击这些个弊端,避免教会的道理因为翻译而造成偏差、错误而变质,脱利滕大公会议因而决定禁止使用方言举行弥撒,而规定一律仍旧要采用拉丁文。这里所说的当然是指西方罗马拉丁礼的教会而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