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十月
23
【天主教教会史】|朝圣之途第124集:文艺复兴时代及革新时代的传教事业(二)中南美洲和菲律宾的传教情形/非洲和亞洲的传教情形

各位《朝圣之途》节目的听众朋友,你好!
在上星期的节目里,我们朝圣的脚步已经随着西班牙籍的传教士从欧洲跨向了海外,到了大西洋对岸的美洲。我们听到了传教士们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开教,建立传教区;随着传教事业的开拓,圣教会也先后在这些地区建立了圣统治。今天我们要再进一步的来探讨西班牙籍的传教士们是如何在他们足迹所到之处传扬耶稣基督的福音。
各种修会的会士们只是以传播信仰为目的,他们的阻碍也相当的大,因为传教士的人数毕竟是太少了;其次就是因为地势的困难,高山峻岭简直就是无路可走,更何况又是地广人稀,有的时候,主教们为了巡视自己的教区,需要好几年的功夫才能够完成。传教士们的精力和时间大部分都消耗在旅途上了,这些困难对传教士而言并不是最大的困难。传教士们觉得最恶劣的困难反而是从自己本国来的殖民者所产生的;尤其是在美洲发现了金矿、银矿之后,冒险淘金的人就蜂拥而至,他们所贪求的只是财富和光荣。
哥伦布为了使移民能够长期定居在美洲,就准许了这些人去强迫印第安人为他们做苦工,使移民者可以发财致富。虽然没有奴隶的名义,却有逼人当奴隶的事实。为开垦荒地,为了开矿,为了搬运、挑担,样样工作都需要工人。结果,印第安土著被殖民者不断的驱使着,做着苦工。毕竟有些教会人士看不惯这种情况,就提醒他们该听从良心的呼声。
让我为各位列举一个例子来做说明。像有一个人,他名叫拉斯卡萨斯,是哥伦布的一个同伴的儿子。拉斯卡萨斯,他原本也是来美洲淘金的。在他35岁的那一年,偶然听到一位道明会会士讲道理,他良心发现,明白了虐待土人的不义,就毅然改变了作风,完全献身于保护印第安人的工作。弃俗修道,加入了道明会,也圣了神父。他所献身的工作无法赢得殖民者的同情,于是拉斯卡萨斯就回到西班牙去向国王陈情。加录五世就命他担任全印第安人的保护官,并且改定法律,严格禁止强迫印第安人做奴工。可惜天高皇帝远,法律在当时的美洲只是如同据闻罢了。虽然不能够认真的执行,但是拉斯卡萨斯毫不气馁,他继续为保护印第安人而奋斗,写了不少的著作,描述印第安人所受的痛苦。曾经为了保护印第安人,横渡大西洋12次之多。他爱印第安人的热情,有时候也不免矫枉过正,不过仍然不失为当时伟大的人物之一。
在美洲的传教虽然困难重重,然而传教的工作仍然是可观的。大体说来,信仰已经在西属美洲深深的扎了根,传教士们努力的改善印第安人野蛮的风俗。在每座修院的旁边建立小学,免费教育儿童。也有为栽培印第安领袖们的子弟而建的中学,也把印刷术传入了美洲。在墨西哥和利马两座大城还创办了大学。
传教士们努力的传扬福音,附带的也传入当代的欧洲文化。他们不但教导印第安人学习读书、写字、唱歌,还教导他们种植庄稼、造林、建造房屋等等。西属南美洲最初的传教方法可以说是相当的原始。一般来说,只需要把原有的偶像摧毁,印第安人就会全村或者是全族集体的领洗入教。至于教义和道德方面的训练,就都留给修会会士去做,连最小的乡村都不例外。
由于从西班牙来的移民逐渐与归化的印第安人通婚,不到几十年就有了完全信奉天主教的新生代。而许多修会会士曾经做过多次的旅行传教,到偏远的地区和分散在丛林当中、山区里、田野间的印第安人传教。这些传教士不畏旅途的辛劳,真正是劳苦功高,但是所获得的成效却往往不能够持久。
十六世纪的时候,传教士们为了使印第安人的信仰能够扎下稳固的基础,采用了一种很特别的传教方法,在各地建立了许多的慕道村。什么是慕道村呢?所谓的慕道村,就是把在各地流浪、居无定所的印第安人聚在一块儿组合成的村落。在这里,除了担任慕道工作的传教士之外,其他的从欧洲来的殖民者都被隔离在村外。这种慕道在教义和一般常识的传授上是相当成功的,其中最著名的就要算在巴拉圭有耶稣会的神父们所建立的慕道村。这些村庄的一部分是在现在的阿根廷和巴西境内。
公元1610年,在西班牙政府的同意下,在巴拉圭设立了慕道村,他们规定欧洲人不可以住在村子里。由耶稣会士所建立的慕道村总数大概在30到32个之间,大概可以收容15万印第安人。到十八世纪中叶,随着耶稣会会士被驱逐出境而逐渐的崩溃。在原始森林里,今天还能够见到一些断垣残壁。至于其他地区,由其他的修会所建的慕道村,像方济会所建的慕道村仍然继续存留了很长的时间。
我们可以把殖民时代的慕道工作当做是一个整体来看,慕道村的传教方法是成功的。目前拉丁美洲有2亿多万的天主教,几乎占了全球天主教信友的三分之一。其中不属于罗马天主教的只是少数,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殖民时代慕道工作的成果了。
接下来我要为各位介绍的是菲律宾开教的经过。为什么我在这儿要提到菲律宾呢?虽然从地图上来看,菲律宾距离美洲非常的远。但是从他开教的经过来看,我们就不得不在这儿把菲律宾提出来跟您做一个介绍。
因为我们知道麦哲伦,他也跟哥伦布一样,受西班牙国王的雇佣到了美洲,沿着南美洲的东岸向南航行,发现了美洲南端的合恩角;然后向西航行,成功的横渡太平洋,在1520年登陆菲律宾群岛中的宿务岛,并且在那儿树立了第一个十字架。随行的传教士就给岛上的人付了洗,等到西班牙人取得了墨西哥之后,就从墨西哥出发,正式占领了菲律宾。往菲律宾传教的传教士们以同样的路线前往。
菲律宾的开教可以说是西班牙传教士最惊人、最迅速的成就之一。菲律宾的土著相信每一种东西都有精灵,不过没有公共举行的敬礼和场所,对天主教的道理很容易的就接受下来了。到公元1585年的时候,已经有40万人领洗奉教;1620年就增加到了200万人,40年的功夫,就已经普及到全部岛屿。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农村大部分的本堂区都已经交给当地的神职人员管理了。1614年道明会就在最大的城市马尼拉创办了圣多玛斯大学,380年之后的现在都还不断的在繁荣滋长。菲律宾近400多年来一直是亚洲唯一的天主教国家。
南美洲的巴西在划分殖民地的时候归给了葡萄牙。葡萄牙人跟西班牙人的殖民政策并不相同。西班牙人征服一个地区之后就深入当地的内陆,而葡萄牙人则是在他所占领的土地上,从巴西到印尼,他们只占领了沿海的战略地点。另外,西班牙的传教士在墨西哥跟秘鲁已经发现印第安人有相当进步的文化,而葡萄牙的传教士在广阔的巴西所面临的只是没有成文的法律,没有外表的文明,也没有信仰的半游牧民族。
方济会和奥思定会会士曾经首先做了开教的尝试。方济会会士在1503年到达巴西,但是不久就被土著所杀。以后方济会会士在巴西设立了2个省;而圣衣会设立了3个教省,有300位会士,是当时最有力量的修会。意大利籍加布遣会士在十七世纪的时候很活跃,而在十八世纪的初年,人数减少到只剩下30位。本笃会成立了5个会省;耶稣会士在1549年进入巴西,到1553年正式建立会省,湾城和圣万桑是他们的两个主要工作地点。在1570年的时候,曾经有40位年轻会士到了巴西,却被卡尔文教派的强盗所掳杀。这40位殉道者在1854年都被教廷列入了真福品。1571年,另外有12位耶稣会会士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到了1622年,耶稣会在巴西已经有180位会士。他们当中有一位相当杰出的传教士,名叫安其达的若瑟,被称为巴西的宗徒。1553年,他到达巴西的时候只有20岁,曾经担任省长。他有丰富的语言天才,编撰字典和文法,也写过要理书、圣歌集,而且还行了很多的奇迹。当然,他被教廷列入圣品。
巴西殖民地的教务开始的时候是由葡萄牙的芬查尔教区在管理。1551年建立了湾城教区,这是巴西的第一个教区,脱离芬查尔的管辖改而属于里斯本的首席主教区。到了1676年,湾城教区才升格为总主教区,此外也在北方的欧林达和南方的里约成立教区。到1745年,再增加了玛利亚纳和圣保罗两个教区,在最北部也在1677年成立了圣路易;1711年在贝伦教区。
总而言之,葡萄牙所属的巴西教会的发展要比西属美洲教会要来得慢,因为葡萄牙的兴趣是在亚洲和非洲,所以巴西一直是第二流的殖民地。今天巴西的许多教会建筑,特别是在湾城和欧林达,还能够使人回忆到殖民时代的林林总总。在巴西的传教士们也都是采用慕道村的制度来管理民众。
在今天节目最后,想来探讨一下非洲开教的经过。公元1490年到91年,第一批传教士由葡萄牙到非洲的刚果去开教。他们虽然用的是葡萄牙语讲道,然后再请人翻译成土著民族的方言,但是效果却相当的好。传教士在登陆之后的第4天就为国王付了洗,不久之后皇后也受了洗,再过不久,他们的长子雅尔封索继承了王位,对教会很热诚,在位的时间也相当的长,努力的在刚果建立了一个信教的刚果。
公元1512年,雅尔封索曾经派遣了一个使节团到罗马敬谒见教宗朱利二世,引起过罗马的轰动。随他同行的有刚果王国的太子亨利,他有志晋升为司铎。这位黑人青年的才德都很优越。他在里斯本完成了学业,领授了铎品,而且被教宗良第十擢升为主教。这是第一位黑人主教,一直到20世纪,教会未曾再著圣过第二位黑人主教。这位黑人主教亨利带领了大批的黑人司铎回到刚果,不久之后就有好几千人受了洗礼。但是天主教还没有在当地扎下深厚的基础,民众们的粗野,迷信的风气也一时无法改除,等到葡萄牙王雅尔封索死后,刚果的教会也就逐渐的衰颓了。
而当葡萄牙全力经营在亚洲的属地时,非洲的传教士后继又无人,这个时候欧洲贩卖黑奴的风气逐渐的猖獗,使得白人在非洲完全丧失了信用。教会也连带的受人轻视,新奉教的人也逐渐的放弃了信仰。至于非洲的其他地方,像是安哥拉、莫桑比克,情况也是一样,虽然先后有不少的人领了洗,葡萄牙的传教士也一再的努力,但是教务并没有什么起色。一直要等到十九世纪的中叶,对非洲的传教改采新的方式以后,情况才有了改观,信仰也有了持久性的效果。
各位听众朋友,今天我们《朝圣之途》节目进行到这儿,又得暂时告一段落了,我们留待下个星期再跟您朝向亚洲,看看葡萄牙的传教士们在东亚的日本、南亚和东南亚传播福音的情况,欢迎您下星期按时收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