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十月
23
【天主教教会史】|朝圣之途第125集:文艺复兴时代及革新时代的传教事业(三)非洲和亚洲的传教情形

各位《朝圣之途》节目的听众朋友,您好!
在上个星期节目的末了,我曾经跟您做过节目内容的预告,现在就让我们追随葡萄牙传教士们的足迹,走访他们在400年前在亚洲的南方、东南方以及东亚传播福音的情况。
首先我们来看南亚的印度。印度的天主教是由随同达伽马航海,公元1492年绕过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终于航行通过了印度洋到达印度的传教士们所拓展的。他们在葡萄牙人在印度半岛的西岸所建立的殖民基地上建筑了圣堂和修道院。到了公元1533年,罗马教廷正式在葡属印度的首都沃亚成立了主教区,而这个主教区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世界上最大的教区。它从好望角一直伸展到东亚的日本,不过教务的进展有名而无实,只不过是外表上拆毁佛教庙宇而已,绝不足以改造人心。因为继发现新的殖民地而来的,大都是冒险前来淘金的人,他们远离自己的家园和祖国,来到了印度,往往只是唯利是图,生活浪漫,恶声四溢;当然也就影响到了传教事业的拓展。
到1535年的时候,才有一位热心救人的神父从沃亚到印度半岛的东南角,名叫渔岸的地方,给好几千名的帕拉瓦渔村渔民付了洗。这个天大的消息传到了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使得葡萄牙的国王才决心要派遣有圣德的传教士到印度栽培刚刚领洗的新教友。
葡萄牙国王和当时刚刚新创立的耶稣会总长依纳爵商讨,耶稣会虽然刚刚成立不久,会士的人数也不多,但是依纳爵大方的同意派遣会士去印度传教。奉派到印度的竟然是依纳爵自己最心爱的同伴圣方济沙勿略。
圣方济沙勿略原本是一位巴斯克族上流社会的青年,醉心于功名荣誉。他到巴黎去求学,就跟比他大15岁的同乡租了一所房子共同居住。而这位同乡不是别人,就是一心思慕着天主的光荣的依纳爵。依纳爵屡次向沙勿略提醒说:人即使赢得了普世,倘若丧失了灵魂,又有什么益处呢?渐渐的,沙勿略的思想受到了依纳爵的潜移默化而起了变化,生活的目标也有了转变,加入了依纳爵的团体,同时在1534年共同宣发圣愿,而且还发愿任凭教宗随意处置。沙勿略从此以后就一心一意以献身救灵为志向。当会祖依那爵派他到印度传教的时候,可正是中了他的下怀。一段音乐之后,我们再继续谈这个话题。
沙勿略以接受教宗钦差大使的名义,负责视察在东方的葡属教务的使命,他就采取了一切必要的步骤,只以教会传教事业的发展为目的,就由里斯本登上了每年定期开往印度的皇家舰队,前往印度,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传教生涯。这位与众不同的钦差大使只穿了一件普通的黑布长袍,全部的行李只是一尊苦像、一本日课经和几本圣经圣书。有人就责备他不顾钦差大师的身份,而他却处之泰然。
在11个月的艰苦航程当中,他不但自己洗衣服,还替船上有病的人洗衣服,谦卑的为这些人服务,其他的时间他就用来讲道劝人。当船航行抵达沃亚的时候,人们已经把它当做圣人对待了。沙勿略上岸之后就在当地建立了他工作的重心,刚一下船就开始了传教工作,探访当地的病人和囚犯,还给儿童讲解要理。
葡萄牙殖民者的行为和作风影响到教会,对传教士并不表示欢迎。沙勿略首先设法管束这些无法无天的殖民者,导引他们的行为能够符合福音的教训。等到雨季过后,就开始整理渔岸村的教会事务,他发现那儿已经接受过洗礼的数千名的教友完全没有人照顾,一切都得重新开始。新教友的信仰有待加深,婴儿有待付洗,成年人的婚配,组织教团训练讲道员,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应该要办理的当务之急。他虽然缺乏一切,而且又水土不服,也遇困难,忙得筋疲力尽,还得不时的回沃亚,或者是到北部,或者是到西兰岛去传教。积年累月的忙着这一切的工作,这是他一生当中教化印度人最多的一段时期。沙勿略虽然在印度忙得不亦乐乎,但是他并没有忘记该去视察所有葡萄牙国所属的亚洲各传教区的使命。
公元1545年,他动身去马六甲。马六甲是葡萄牙国前来远东的基地,这个马来半岛上热闹的港口如今已经成了一个死港,工人平掉,它的地位已经被半岛南端的小岛新加坡所取代了。沙勿略两年之间一连串的旅行几乎全走海路,航行到印度尼西亚各岛之间的路途犹如八卦阵一样,非常的危险,常常会遇到暗礁、暴风雨或是海盗和回教徒的劫掠。沙勿略的足迹竟然到达过摩路加群岛,他并且还穿越了回教徒所占据的岛屿,甚至于还在西里伯斯那专猎人头的野蛮部落当中居住了三个月,然后回到马六甲,就在葡萄牙人当中展开他的牧灵工作。
公元1542年的时候,有一艘葡萄牙的商船被风吹到了日本,这是当时的欧洲还不认识的处女地,这条商船也是第一次到达日本的欧洲人。1547年,当沙勿略在马六甲的时候,机缘巧合认识了一位名叫安智郎的日本人。安智郎听说沙勿略的大名,又听了沙勿略的道理,因此要求沙勿略给他付洗,原来安智郎在日本犯了杀人罪而逃亡海外,他是个杀人犯。
其实安智郎原本是一位彬彬有礼而坦诚的人,他提出了许多问题,求教于沙勿略,因而跟沙勿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安智郎领洗的时候,他的圣名叫做圣性的保禄。这时候安智郎唯一的愿望就是引领沙勿略去归化他的祖国。沙勿略也真的丝毫不顾他人所说的许多的困难和危险,排除了一切困难跟反对,终于像葡萄牙政府取得了国书,以葡萄牙大使的名义前往日本。在去日本之前,他曾经先回到了沃亚,料理了许多未了的事情,随即带领了两位同会弟兄,在安智郎的引领之下向日本扬帆而去。
在马六甲,他们一行人登上了一艘中国海盗船,这一路非常的颠簸,疾病了,台风了,接踵而来。不少的旅客,甚至于船员都丧失了勇气。好在有沙勿略不断地鼓励全船的人,终于在公元1549年的8月15号登上了九州的鹿儿岛,也是安智郎的故乡。当然,这真的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沙勿略,他是第一个踏上日本国土的欧洲传教士,这时候正是我国明武宗正德年间。沙勿略发现,日本人对西方的新奇事物和天主教的道理都非常的羡慕,但是当时的日本国情却极其可悲,正是日本封建的战国时代。有许许多多的小邦,这些分封的诸侯之间连年混战,形成了一种无政府的状态。
沙勿略了解到这种情形,丝毫不灰心,他努力地学日语,并且还与有学识的佛教高僧展开了辩论,遭到僧徒门的山魈,此路已经不通。沙勿略就改采其他的办法,他要去敬谒日本天皇,请天皇降御旨,准许他在日本传教。为了这个缘故,为了争取时间,他就在严寒的冬天徒步走向京都,几乎把他给累死了。结果他才弄明白自己根本就白跑了一趟。原来当时的天皇只不过是虚有其名而已,号令是出不了京都的,对于分封的王侯也是发生不了效力的。这条路又行不通,沙勿略就又改采其他的办法,希望同掌握山口县地方实权的诸侯们交接来往。
他也从经验当中得到了教训,那就是他身上所穿的衣服在日本人看来该算是奇装异服,因此就会受到日本人的轻视。于是他立即改变了服装,脱下他陈旧的黑袍,穿上高贵的丝绸,以葡萄牙国大使的身份让葡萄牙商人当他的随从,还带了很多的礼物去求见。这次果然给碰对了,受到山口县诸侯的欢迎和款待,同时也获得了传教的许可。
沙勿略在山口县所归化的居民虽然并不多,但是信德都很坚固,他称这些日本教友是他心灵的快乐。日本传教事业的前景可见希望很大,可是圣依纳爵的信辗转的来到,委派他担任耶稣会印度省的神长,命令他要返回沃亚。
沙勿略从日本带回来伟大的计划,因为他发现中国在整个的东方具有无上的权威。他经常听见人说中国才是东方文化的发源地,日本人称中国是他们的上国。日本人也常说,如果天主教真正实在有崇高的价值,文化发达的中国应该是早就已经信教了。这么说来,他就非到中国去宣扬福音不可了,然后他再从中国去影响整个的亚洲。
可惜当时的中国在明朝的闭关自守政策之下,严格的禁止外国人入境。谁想要偷渡就得冒生命的危险,然而这都无法阻止沙勿略,他决心要跟着葡萄牙的使节一起到北京。当时他曾经写信说:我们仰赖天主的护佑,要向前去,我们深信耶稣基督的圣名,将来有一天必要进入中国,我很高兴,是要去给不怕牺牲生命的人开路。但是天主并没有赏赐给沙勿略进入中国传教的大恩典,只赏赐给他为中国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他把耶稣会在沃亚的事情都安排好了之后,就又开始了海上的行程,但是马六甲的葡萄牙总督反对派遣使臣到中国,是他不能够用公开的方式进入中国。冒险偷渡,他都要到中国去,他的意志坚定,绝不改变,于是就登上了一艘带着私货开往广东的葡萄牙商船,到达广东南方90里的上川岛。
当时上川岛只是一个荒岛,是中国官吏暗通走私商人的地点,中国的帆船常常来上川岛与葡萄牙商船私通有利的商品交易。沙勿略就在上川岛苦苦的等待机会,希望有人把他偷偷的带进大陆,但是一直都没有人肯冒生命的危险,把外国人带进中国境内。等了两个多月,没有人不劝他放弃这个心愿。但他就是不肯,而这个时候的他已经是心力交瘁而终于病倒了。他在一间简陋的茅屋里,孤零零的一个人,只有一位忠实的传道员陪伴他。延续到1552年的12月3号黎明的时候,沙勿略咽下了最后的一口气,享年只有46岁。
沙勿略在亚洲的传教生涯前后只有十年,而在这十年当中,以当时交通工具的不发达,而且还有生命的危险。他或是乘船,或是步行,大概走了10万公里的路程。他的一生可以用劳碌两个字来形容,在他的心中,只有一个远景,那就是愿意多吃苦,而能够为天主争取到更大的光荣。为了天主的国,他却以他的壮年之身耗尽了他的体力和健康。他在弥留的时候,好在有一位中国传道员在他的旁边,也总算不虚他长途跋涉,要为中国人传福音的希望。
谈到这儿,我们的《朝圣之途》也正好该歇一歇,休息一会儿了。节目最后让我祝福您健康愉快,天主的平安与您同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