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十月

23

1061

【天主教教会史】|朝圣之途第134集:教会在十八世纪的情形(二)

1231231

《朝圣之途》节目的听众朋友们,你好!

  打从上个星期开始,我们《朝圣之途》的节目已经从宗徒时代的初期教会以利迂回的迈进了十八世纪,而我们的节目已经播出了有120多集了。我们非常感谢从节目开播一直到现在,每一次都守候在收音机旁边,专心的收听着《朝圣之途》节目的听众朋友,那么今天在节目当中,我们要继续的再为您播讲教会在十八世纪时候的种种情况。

  上星期谈到在十八世纪的欧洲知识分子当中逐渐有了一股无信仰的逆流传播,形成这股无信仰的逆流,原因是非常的多:我们谈到过改教运动、唯理主义的哲学和科学的进步。而这些原因其实又互为因果,造成了知识分子逐渐迷失了自己,成了无信仰者。今天,我们就科学进步这一点来看,给信仰带来什么样的危机。

  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也是著名的作家,他们发现了存在宇宙中的几种基本定律,不断的扩大了人类知识的宝库,物理、化学、天文、生物、数学等等,自然科学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甚至于许多神秘的现象也都有了科学的解释。这些个进展对人类带来哪些负面的影响呢?以至于导致了世道人心的败坏呢?

  原本,人类科学的进步与宗教的信仰是丝毫没有妨碍的,这些促使科学发展、进步、建立近代科学基础的学者们,对宗教都有着很深的信仰。他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发现,只不过是使他们更明白物质世界的广大和管制物质世界的严格秩序。在精神上使他们对创造和主宰宇宙的天主更加的惊奇,赞叹他的伟大而已。

  可惜的是,有一些人被学问给迷醉了,只看宇宙自然是一种永久的机械,把它归之于不会紊乱的布置。有信仰的人相信是天主大能的安排,没有信仰的人只认为宇宙是一连串盲目偶然组合的必然力量。这些无信仰的学者们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人类会成为宇宙大自然的主人。科学的进步将使人类能够控制一切,人类的命运已经掌握在人自己的手中。如果人人都有学问,便能够无限制的进步,只要能够普及教育就成了。这正说明了科学家或者说是知识分子对科学的过分信赖,以至于两三百年来都无法矫正这种错误思想所给人类带来的危机。

  物质文明固然可以改善人类的生活,但是如果不同时注意精神文明和道德生活、信仰生活的提升的话,人类绝对没有办法得到真正的幸福与平安。我们如今都很清楚,科学并不是万能的,并不是有了科学就可以不顾良心和道德了。没有道德良心标准予以规范的科学物质文明,将会是人类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呢?可是我们环视国内,改革开放、四个现代化以来,犯罪率节节的升高,世道人心又何在呢?

  好了,我把话已经扯远了。我们认为改教运动、唯理主义的哲学、科学的进步所引发的负面影响是形成了反信仰、反宗教的思想。这种思想得力于十八世纪中的几个法国文学大师。路易十四所治理的法兰西,也并不是单靠着军事和政治的成就,而更得力于文学艺术的杰作,替法兰西获得了更高的威望。法国的语文成了欧洲上层社会的通用语言。十八世纪的法国作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骚以及百科全书派的作家控制了全欧洲的舆论。非常可惜的是,由于他们在思想上不够缜密和完备,因而把思想界引上了反信仰的路上。这话怎么说呢?就让我从宗教信仰的角度上,把他们的思想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和说明。

  首先要介绍的是伏尔泰,他生于1694年,死于1778年。他并不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也没有深度。他的思想是从英国的哲学家那儿吸取来的,属于自然神教和唯理主义。伏尔泰解释宇宙的秩序,肯定并且承认天主的存在,但是他也认为这个天主离人很远,对人类的事情采取了放任自然的态度,不加干涉。他以相当讥讽的语气说过:如果没有天主,我们也要发明一个。因为为了管理百姓,使百姓能够俯首顺命,需要有一个宗教。这就难怪马克思要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了。

  伏尔泰本人虽然没有宗教意识,但是却主张宗教自由,主张对冤狱的昭雪,这也是他人格良好的一面。他最矛盾的是,以他这么一个维护正义和自由的人,一触及宗教问题,就摆出一副铁面无情的态度,丝毫不能够容忍。他对宗教恨之入骨,在他的作品当中所表达的一贯思想就是我们要粉碎这个耻辱。这种口号也经常的出现在他的书信里头。他主张不惜一切代价,用一切方法,即使是污蔑说谎也在所不辞。那个所应当要粉碎的耻辱就是基督宗教。他称,基督宗教是一棵结着毒果的树,是一群骗徒围困傻子长达17个世纪之久的一面罗网,是狂热的信徒们14个世纪之久刺杀自己兄弟们的一把利刃。他还把耶稣基督形容成一个毫无价值、可亲可见、没有才德、没有学问、没有住址的人。基督宗教就是这样的一个耶稣的事业。

  伏尔泰向一切超性真理,一切启示的信仰宣战,他的武器就是他那支冷嘲热骂的笔。他在他的各类作品当中,无论是散文、诗歌,或是戏剧、历史的写作,或是文学批评、小说随笔以及字典的注解。在当中,对司铎、信条、信徒,圣经,福音等等经常都是嘲笑。凡是与基督宗教有关系的一切,他常常采取毁谤、戏弄和讥讽的态度。伏尔泰有着宣传者的非常技巧,善于运用巧妙诙谐的词句,编造幻想而恶毒的问答,假造故事来从事破坏宗教、丑化宗教的工作。所以他的思想虽然很平凡,甚至于是虚伪,但是读起来觉得生动有力。

  他那广泛而肤浅的知识,锋利的言辞,却对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甚至于连非常杰出的君主都成了他的信徒。普鲁士王菲特烈大帝曾经留他在自己的王宫当中;俄罗斯的女皇凯瑟琳为了推行改革,也和他有书信往返。他以许许多多的信函在整个欧洲散布着他的思想。在他生命的最后20年,已经过着隐居的生活。凡是到凡尔赛宫敬谒法王的著名之士,也必定会去拜见有名的伏尔泰。他活到84岁,在他死前几个月返回巴黎的时候,民众欢迎他的情况就如同欢迎神一般。伏尔泰在当时欧洲的思想界、知识界真的可以说是称王称霸。一段音乐之后,我要为您介绍百科全书派。

  对于新思潮的传布,只靠着伏尔泰一个人,仍然不足以扩张力量。一种集体著作的出版物帮了伏尔泰的大忙,那就是在迪德罗和达朗贝尔领导下所编辑的《百科全书》。那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大部头书,实际上却是十八世纪自由思想的总和,是一部专为攻击基督宗教的机器。为首的几位编辑者都是充满了唯物和无神论的人。表面上对宗教很少直接攻击,但是却巧妙地假装了无信仰思想;虽然不直接打击信仰和道德,却婉转的在读者的心灵当中散布着怀疑、否认和讥讽的种子。结果却是对教会的一切制造出了一种敌对的气氛,制造出一种不给超性保留一点余地的心情状况。《百科全书》的影响是很大的,它装华美丽,插图丰富,所有的欧洲人,只要是对新思想有好奇心的人,都能够以一睹为快,真的是一种宣传哲学家思想最好的工具。

  就在这个时候,又出现了另外一位杰出的作家。他反对哲学家们那种枯燥无情的唯理主义,他就是扬名于西方的卢骚。公元1712年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誓反教家庭,他死于1778年,曾经当过天主教徒,不过只是外表上很肤浅的教徒。他具有慈悲而热烈的心肠,著作虽然不多,但是却比伏尔泰更诚恳,也更深刻,是一个很有深度的人。他说:人不但具有理智,而且具有感情,有一种内心的本能推动着他去相信天主。

  他写过:良心,良心,那是神圣的本能,从天上来的不死的声音,是无知而浅见的人稳妥的领导。良心是聪明而且自由的,是审辩善恶不能错误的法官,使人能肖似天主。是你使他的本性高超,使他的行为有道德观念。如果没有良心,我感觉不出来在我之内有什么与禽兽不同的地方。

  卢骚的哲学是极端乐观的,他像孔孟一样相信人性本善,而是社会的生活,弄得他说谎、粗暴、残虐;应该使人类恢复原有的平等,而在别处则可重建人性的自由,那么就可以恢复秩序,在世上也就要有完美和幸福。不过,卢骚的这个基本观念和基督宗教的信仰是不能够相合的,因为基督宗教的基础是救赎,对没有原罪的人的本性又是完美的世界。那么救赎还有什么用呢?这是第一点。如果宗教是完完全全建立在内心的感情上,那么启示还有什么用呢?这是第二点。

  不过,在这个充满了讥讽而又否认一切的世代当中,卢骚的作品还有那么一点点宗教的气味儿。而且是在人心的深处,对天主还保存了那么一些思乡的情绪,因此,伏尔泰和百科全书派的哲学家们对他竟然已恨之入骨。但是,他的思想对基督宗教仍然具有危险性,因为他不承认宗教的真正性质。他虽然和唯理主义不同,但是他的宗教观仍然是纯粹人本位的,他也未曾给超性留下一些余地。

  那么接下来呢,我们就来谈谈德国的启蒙运动。在德国,唯理主义的思想早就已经被沃尔夫传开来了。他认为只有一种宗教是可以接受的,那就是自然宗教。十八世纪反对基督宗教的思潮找到腓特烈大帝做他们的庇护者。从1740年到1786年担任普鲁士的国王,他把伏尔泰和他的朋友接到他的宫廷里予以款待,鼓励他们从事反基督教的斗争。在全德国组织了所谓的启蒙运动。

  有些德国的新教神学家不信从圣经是天主的启示,只把圣经当做是一部由人撰写的书,教会也只不过是一间讲授道德的学校而已,文学家乐星公开宣传这种思想。在德国和奥地利,许多大学的教授们也都染上了与教宗作对的思想和唯理主义的精神。最严重的就是,竟然连修道院的教授也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

  我们还有一点点时间,所以我想再让我为您介绍一种秘密组织,叫做共济会。无信仰主义就是得到了共济会这个秘密组织的协助,如虎添翼,不久之后就传遍到了整个西方世界。这个秘密会的最早的起源,似乎总也没有人能够弄得清楚。

  根据最普通的说法是这样的:共济会之名最早可以上溯到中古时代,当时指的是泥水匠们所组成的工会,人数很多,也很有影响力。国王和教宗都曾经赐给他们某些特权,以后他们也接纳泥水匠以外的人当他们的荣誉会员。在许多地方,这些荣誉会员都个别的召开会议,不跟工会一起开会。最后他们竟然脱离了泥水匠们的工会,组织了秘密会所,从事慈善、救济、哲学、政治之类的活动。

  近代的共济会是在十八世纪初叶起源于英国,创立人之一是从法国前往英国的誓反教牧师的儿子,他创建了在伦敦的大会所,成为其他会所的鼻祖。共济会由英国传入欧洲大陆,十八世纪后期在欧美两洲都发展的快速而惊人。对于共济会,怎么又转而跟教会为敌了呢?我们就留在下个星期节目当中再跟您做说明。

  节目最后让我祝福您健康愉快,天主的恩宠与平安与你同在!

评论

请你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