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十月

23

1026

【天主教教会史】|朝圣之途第138集:十七、十八世纪的传教事业(一)

1231231

各位《朝圣之途》节目的听众朋友,您好!

  十五世纪末叶的1488年,迪亚士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发现了到印度及东亚的新航路之后的1492年,哥伦布也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这种以欧洲为中心的地理大发现之后,圣教会在十六世纪也随着地理大发现度过了她传教史上最辉煌的一页。传教士为基督争取了如此广大的新地域和新的信徒。十六世纪的这些轰轰烈烈的传教史,我已经在以前的节目当中为您做过详细的介绍。因为时间已经过了好几个月了,所以在今天的节目一开始,我就先做一个简单笼统的回顾,然后我们再进入今天节目的主要内容:十七、十八世纪的传教事业。

  十六世纪的传教士几乎全都是清一色的修会会士:有道明会士、方济会士、圣奥斯定会、圣衣会,连当时刚新创立的耶稣会会士也加入了这令人钦佩的海外传教行列。各大修会为圣教会提供了大批的近代传教士。

  西班牙人在中南美洲传教,从墨西哥到南美洲的南端,又在传到亚洲东南太平洋上的菲律宾,不但占领了广大的土地,也建立了教会的圣统制。在这些广大的领土上,有数以百万计的当地民众皈依了圣教会,成为他的新生子女。

  葡萄牙人的人数比较有限,他们无法用武力占领他们所发现的广大地域,于是在巴西,沿着非洲的海岸,在印度以及马来半岛等地。只要是在重要的战略地域上建筑了坚强的基地,还有贸易中心,像是沃亚、马六甲等地。澳门呢?则是东方的最前进基地。传教士都由这些陆地出发,在航向更远的地方,传教士的足迹一直达到了印尼、中南半岛、中国以及日本。

  不过,在传教工作的过程当中,并不是一切都完美无缺的;到处都有各种困难和缺点,几乎所有人性上的弱点,像是疏忽啦、自私啦、唯利是图啦,也都表露无疑。有些传教士本身的素质也很差,另外在传教区的管理上也出现了制度上的许多问题,一直没有办法获得解决跟改善。而西班牙人跟葡萄牙人之间还经常为了传教区域界限上的划分意见不合而引起双方剧烈的冲突跟争斗。实际上,传教区的事务都不属于教廷或当地主教管理,竟然是属于各国的国王管理。他们又常常侵犯、僭越神权,两国又互争保教权,不少传教士竟然是以自己祖国官吏的身份和姿态在传教区活动。带着殖民主义者的优越感来管理教友,完全不像耶稣基督在世的代表----人民的牧者。各国修会的传教士彼此之间不但无法合作,甚至于还相互仇视,造成了不少的悲剧。

  许多有识之士针对这些弊病,便提出了挽救的方法,由教宗自己挑选负起管理传教区的责任。几经努力和波折之后,终于在教宗额我略十五世的任内实现了这个计划。公元1622年,在教廷正式成立了传信部,任命13位枢机组成,负责推动并且统筹。在福音尚未传入或是遭受攻击的地区,一切传播天主教信仰有关的事项,连异教跟异端裂教的地区也都一起包括在内。全权定定传教应进行的事项,委任主教或代牧,分派各修会的传教士,以防止引发摩擦,并且积极设法训、练陶成本地的神职人员。6年之后,教宗乌尔班八世为了能够使这些传教工作达到更理想的程度,在罗马又建立了传信部学院,栽培献身于传教的神父。这所学院可以说就是现在梵蒂冈传信大学的前身。

  十五、十六世纪的外方传教士大多数是由西班牙、葡萄牙两国所派遣的。当时的法国还正陷在内战及宗教战争的纷扰中,一直没有参加海外传教工作。到十七世纪的时候,局势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圣教会本身已经改革振兴,于是对外方以及海外的传教事业也普遍的引发了人民的兴趣。这不再只是传教士的事情了,可以说已经引起了整个天主教民族愤然兴起。

  从海外的传教士辗转送回来的信函跟来往的情况,在各处公开的传阅、宣传和报道,使人民对所描写的其他不同民族的奇风异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使他们明白了传教士所经历的考验以及英勇忍受的痛苦,甚至于有不少传教士殉教致命;而多数传教士的成就跟喜乐,也激发了许多民众慷慨的心肠,纷纷捐献资金帮助传教的经费。甚至于还有不少农夫们志愿前往加拿大,终其一生指导当地的印第安人农业耕耘之外,以自身的教友生活做印第安人的模范,协助传教士在异族当中从事传教工作。

  前面既然提到了加拿大,那么接着就跟各位报告加拿大开教的经过。加拿大虽然在1534年的时候就为法国人雅格加尔蒂耶所发现,树立了十字架,但是开教的工作却一直到1615年重整方济会的会士在加拿大登陆之后才认真的进行。由于他们人数不足,不久之后就邀请耶稣会会士前去协助;1630年加布遣会会士来到北美;1640年以后,又有苏尔比斯修会会士加入,使得阵容更为加强起来。

  加拿大地广人稀,当地半游牧的印第安人主要是靠着狩猎为生,部落之间常有战斗。为了要同他们接近,传教士得放弃自己的文化水平,跟他们一样度着狩猎的野蛮生活,混在他们那种烟气腾腾的陋室里,分着吃他们那种怪味的食物。随着他们进入无边的森林,或是登上他们那种用树皮做的小船,沿着河流去捉鱼打猎,尽量的入境随俗。

  但是不久之后,传教士们都看出来,除非想办法使印第安人能够定居下来,或者是同法国的移民取得联络,否则,就没有办法使这些游荡的印第安人皈依奉教。于是他们就教印第安人耕种,使他们学习改度安定的农业生活。然后把印第安人聚集在圣堂及修院、学校或医院的四周。这样,以圣堂修院为中心的传教区也就先后的建立起来。

  现今加拿大的大城,像魁北克、蒙特利奥都是这样开始的。凡属加拿大的传教工作有一个特色,那就是从一开始就有女修会的协助:先是乌苏拉修女会从法国的都尔抵达魁北克,负起了教育儿童的工作,领导乌苏拉修女会的是玛丽修女。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她在近代伟大的神秘学家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在新世界传播福音的先驱者中,她功不可没。不久之后,就有一位名叫玛加丽大布尔儒雅的法国女子在加拿大创立了主母姐妹会,协助加拿大境内的传教事业。这位了不起的会祖,在1950年的时候,被教宗毕约十二世列入真福品。

  传教士在传教区开始工作的时候相当的困难,水土不服和生活在未开化民族中的低级生活,这为传教士而言确实是一种不小的考验。此外,对印第安人低劣的风俗和巫师们的仇视都得设法克服。好不容易在五龙部落中,有些人皈依了天主教,但是他们也就成了另外一个野蛮的伊洛瓜人的眼中钉,两个部落于是展开了一场恶战。

  伊萨格约格神父被仇视的部族俘虏,成为一名奴隶,受了长期的酷刑。他就在奴隶群中展开了传教的工作,赢得了好几位奴隶的归化。几年之后,他被荷兰的新教徒救出,回到法国。但是不久,他又冒着生命的危险,回到原来做奴隶的地方。最后终于在1646年与六位同伴被残杀,成为殉教圣人。随后到1649年,在这三年当中,又有布莱卜夫、勒拉芒以及其他的会士们先后殉道牺牲。

  十七世纪中叶之后,进入加拿大的殖民人数不到4000人,印第安人也很少,但是,印第安人加给殖民人士的困扰却很大。前面提到的五龙部族,在1639年有12000人,分布在32个村落中,但是五龙部族后来就被伊洛瓜人所消灭。经过了传教士不断的努力,伊洛瓜人最后终于也接受了传教士,当然也开始有人领洗。

1658年,魁北克成为宗座代牧区,1674年的时候就被教廷升格为主教区。在十八世纪末叶以前,魁北克是北美唯一的主教区。当十八世纪末加拿大归英国誓反教统治的时候,法国的天主教移民团体以及奉教的印第安人团结在他们的牧者的周围,抵抗了种种的压迫,保持着信仰的完整。今天加拿大的天主教徒大部分都是这些开路先锋的后裔。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在美洲的英国殖民地上,天主教传教的状况。第一批信奉天主教的英国移民是在1634年到达新发现的马里兰州,他们是由两位耶稣会的神父陪同抵达的。马里兰殖民地的发现者是塞西尔加尔凡,他是皈依天主教的巴尔迪摩爵士的儿子。塞西尔加尔凡让他的哥哥雷奥纳担当这支移民队伍的领队。刚开始的时候,英国所派的殖民地总督不仅建立英国国教的教堂,也建立天主教的教堂;对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包的政策。但是以后颁定的法律就禁止在马里兰建立天主教堂,耶稣会会士只好在自己的会所里建立小教堂。礼仪书籍也被禁止刊印,耶稣会会士只得分发手抄本,这些手抄本还有些保留到现在。

  马里兰的天主教友直属在伦敦的署理主教管辖。1756年的时候,这位署理主教向教廷传信部做过这样的报告:马里兰有4000名教友,宾夕法尼亚有2000教友,他们由16位耶稣会士所慕道。几年以后,他估计这两个殖民地上的天主教信友将会超过20万。在其他殖民地区,还有散居的教友,神父们需要经常到其他地方去工作,不能在纽约久住。

1760年,法国军队在蒙特利奥向英国投降的时候,加拿大的总督房德瑞伊侯爵向英国政府要求对天主教友予以宽容,作为法军投降的条件。所以在1763年的和平协定当中,英国政府答应了这个要求。此后,整个加拿大从路易斯安娜到密西西比河的土地全为英国所有。因此,在十八世纪的英属殖民上,几乎增加了10万名天主教徒。他们居住在加拿大和现在美国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伊利诺州、密西根州以及威斯康星州。英国政府不但实现宽容天主教友的诺言,还在1774年的魁北克法案当中承认在新增加的殖民地上的天主教社团具有法人的权利。

  但是,在南方的一些由西班牙人建立的小型天主教团体,仍然不免遭受到财产被没收、教友被解散的厄运。在比较古老的殖民地上,坚强的新教徒中掀起了反对魁北克法案的运动。这就是1776年美洲独立战争的众多原因之一。当时加拿大与美洲的命运唇齿相关,美洲的独立运动多少具有反对天主教的因素。

  从美洲的观点看来,这是一件不幸的事。几乎完全信奉天主教的加拿大才刚改属英国不久,如果没有像约翰吉爱以及他的同伴在纽约所表现的反天主教的激烈行动。加拿大势必也会参加独立运动。独立运动的领袖们依旧是国会和华盛顿,他们也都了解这些事。华盛顿就任总司令之后,立刻取消了所谓的教宗日,这是一个纪念火药暴动事件反对天主教的节日。

1776年,班吉明富兰克林到了魁北克,希望至少能够获得加拿大的中立。与班吉明富兰克林同行的有若望卡洛尔神父。若望卡洛尔神父,他是一位出身于高贵的英国家庭的美洲人。后来,若望卡洛尔神父晋升为巴尔迪摩教区第一任主教。卡洛尔神父和魁北克的主教以及加拿大的神职人员在交谈之后知道为时已经太晚,事情已经没有办法挽回了。

  美洲独立战争节节胜利。1781年,华盛顿把英军总司令康利斯围困在约克镇,逼使他投降,终于在1783年在巴黎签订合约,加拿大仍然属于英国,美国则获得从东岸直到密西西比河的土地,而佛罗里达南部海岸和密西西比河以外的土地仍然归属西班牙。

  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我们的节目就暂时的告一段落了,祝您健康愉快,下周再见!

评论

请你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