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十月
23
【天主教教会史】|朝圣之途第140集:十七、十八世纪的传教事业(三)

各位《朝圣之途》节目的听众朋友,您好!
在上个星期的节目里,我们介绍过十七、十八世纪的教会,在今天的美国东部、南部开教的情况;也介绍了十七、十八这两个世纪教会在印度南端的马杜拉以及在西兰岛传教的情形;还介绍了亚历山大路德神父,他初到安南的情形。那么今天呢?我们就继续介绍路德神父在越南传教的情况。
路德神父,他发现过去一个世纪,教会在越南的教务进展得很慢。最根本的原因是语言不通,传教士与民众来往一直都需要靠着通译。于是,他以6个月的功夫苦学越南话。在他的恒心、毅力、努力学习之后,他便用当地的越南话听告解、讲道理;教务充满了一片光明的远景,信友团体也成立了。
不久之后,他的上司派他到北部王国东京去开教。因为直到那个时候除了几个婴儿在死亡的危险中受洗之外,成年人连一个领洗的也没有。路德神父到了之后,凭他丰富的学识,尤其是他那入境随俗的精神,使得教会获得了辉煌的成绩,而且赢得了国王的信任。
在他写回欧洲的信中这么说:国王立即命人给我们建造了一座房屋,而且还造了一座大教堂。我每天得讲道理4次,有时候多到6次。国王的一位妹妹和17位近亲都领洗了,那样的容易使佛教的和尚归化,这真是使我大为吃惊。当我使他们看出来我们的宗教多么合情合理时,他们都非常高兴。
路德神父还说,我们的教友信心非常坚强,任何事情不都能使他们丧失信德?他们为了办告解、望弥撒,竟然不怕走15天的路程。我能够修治这个美丽的葡萄园,实在得力于传道员的惊人协助;说实在的,这个教会能有这么大的进展,除了天主之外,还得全归功于他们。
我看出来,我是唯一能用越南话讲道理的神父。我选了好几位尚未结婚而心火热情的热心教友做我的同伴,帮助我传教救人。他们在弥撒中公开发誓终生不结婚,为教会服务,并且向传福音的神父许下要服从神父的命令和安排。现在这个修道院已经有100多人,而他们的经费也全由教友们来负担。在路德神父的领导下,这种平静的情形延长了一年半左右。不久之后,便吹起了风暴。从此以后,越南教会的历史便在时而顺利,时而被迫害中交替进行。
路德神父4次被迫离境,但是,当这位英勇的传教士离开北越的时候,他便转入南越或到澳门去暂时避难。等待机会,以便重回越南。他所栽培的传道员都非常忠实,宁死也不肯背教。所以当他不在的时候,便由传教员来支持鼓励教友们的信德。1645年的时候,路德神父再度被驱逐,从此再也没有机会回到越南,留下了30万的教友。他们已经多次的受到迫害和考验,其中有许多人宁死也不肯背教,很多人获得了殉道致命的荣冠。
路德神父留给越南人的不只是信德,他还被越南人公认为是现在以拉丁传教士,利用拉丁字拼写越南话的发声了。路德神父只是使他的系统更加的完备而已,他所编辑、印行的教育书和越南字典,对罗马拼音的流传大有帮助,以至于使得路德神父的大名也连带的永垂不朽了。
路德神父离开越南去到澳门之后,便被上司选为代表,回欧洲去处理传教的事宜。他去到印尼、印度和波斯等地,一路调查了5年之久,直到1650年才回到罗马。他把在亚洲传教的经验中所拟好的计划向教宗和枢机们陈述。以越南的30万教友做例子,来向他们证明,能够有更多的人领洗奉教的。为了提供那些教友们在精神和灵魂上的需要,得需三四百位神父不可。但是那么多的神父又到哪儿去找呢?
他举出日本为例。如果日本现在有许多本地神父的话,情形又当如何呢?因为在时局顺利的时候,没有抓紧机会培植本地的神职人员,以至于到今天遭受到这么大的损失。路德神父能够从越南的教友中就地取材,但是,为付给他们神品,成为本地神职人员,非立刻派遣主教前去不可。而这些派去的主教则必须表现出自己与一切的政治势力都没有任何的关系才行。路德神父深深知道,西班牙、葡萄牙这两个殖民势力过分重视他们的保教特权,为传教事业带来了好大的阻力和伤害。除非有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认可,否则亚洲便得不到传教士。
现在呢?应该由新创立的传信部以宗座代牧的名义派遣主教。为的是证明他们实在是受命于罗马宗座。这些主教也应该要专心努力培植本地的神职人员。教宗和枢机们都很关心地采纳了路德神父的意见,但是却因为担心葡萄牙的反对,不得不延缓实行。
路德神父便开始自行去寻觅赞成这种计划的神父们。以便等到教宗一批准,就可以立刻去实行。他在意大利、瑞士都没有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于是就起身到法国。而当时法国宗教的活力正特别的旺盛,又为到远方传教的心火所鼓舞。于是对路德神父所提出来的思想造成了有利的气氛,何况路德神父本人又颇具吸引力。大家都愿意看到这位著名的传教士,并且详细的听听他的言论。路德神父便和他们取得了联络,他们当中有热情的司铎,有希望至少以金钱致力传教的世俗教友。
圣味增爵神父和法国的主教会议,在听过路德神父的谈话都很兴奋。司铎们自动现身,其中有的竟立刻到罗马请求教宗准他们离开祖国和亲戚朋友们,并且奉献他们自身和所有的一切,为的是救人的灵魂。他们的催促战胜了一切的阻碍,教宗就从中选了3位,委派他们担任宗座的代牧。两位要派去越南,而且他们的职权可以包括中国的南方各省,另外一位则要派往中国南京。但是很可惜,要去南京的一个人还没有走马上任就去世了,另外要去越南的两位则遭到了葡萄牙政府的反对。
到了公元1659年,传信部给宗座代牧发出了一道训令,向他们说明应该遵守的原则。叮嘱他们不该干预国家的政治,不要去推动人民变更他们的风俗习惯和他们固有的礼仪。只要当地百姓和政府不明显反对信德和善良的风俗,教会就应当给予尊重。因为一切人民都重视爱慕他本国的传统,爱慕他自己的国家在其他国家之上,这是合乎人性的。假如在外教国家的习俗中有什么可指责的地方,不应当立刻试着要去改正,最好逐渐的劝导取消。由此可见,最后的几位教宗的伟大传教通谕内所阐明的传教原则,主要的部分都早就已经包括在这篇训令中了。
前面提到的那两位派往越南区的宗座代表,一位叫做巴路,另外一位名叫朗伯尔穆德。他们为了使他们的传教事业继续不辍,并且为了陶冶有志献身传教的在俗司铎。就在法国巴黎建立了一座修道院,这就是巴黎外方传教会的由来。而直到现在,在这片土地上,这个修会的传教精神和主要的规矩,就是这两位主教传授的。历年以来,一直都为东亚的传教区派遣着一批又一批的传教士。
巴路和朗伯尔穆德两位宗座代牧到达越南之后,就发现了路德神父所预料到的情况,那就是惨烈的教难。所有的传教士全都被驱逐出境,教友都成了没有牧人的,失散了的羊群,没有人照管;但是教友却忠诚地固守着信仰,由隐藏在小船中的传教员指导着。这小船也成了临时的修道院。有两位年轻的传教员就是在小船中接受了培育,然后送到暹罗去领受神品之后返回越南的。后来有7位是在朗伯尔穆德主教的手中领受了神品,这就是越南本地神职界的初果。可惜路德神父没有能够亲眼目睹他那伟大的计划实现。他的上司认为再派他回越南已经不太适宜了。他在65岁的时候接到去波斯开教的命令,1660年死于波斯。
越南和暹罗的教会甚少享受到和平,他们能够公开举行敬礼的时间非常短。教难时期,传教士和传教员都转入地下。不论是传教士或传教员,甚至是教友,殉教者相当的多。一直到十九世纪初年,越南仍然有30万教友。
下面要为您介绍的遣使会士在非洲传教的情况。有好几个世纪,在北非的沿岸有着成千成万的天主教友在做着回教徒的奴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些教友是一群一群回教海上强盗们,经年累月的在地中海一带以海盗的抢劫行为将他们俘虏来的。圣味增爵神父创立遣使会之后,他所派遣的第一批遣使会会士,就是奉命到这些被俘虏而受强迫为奴隶的教友当中去服务,这些遣使会的会士全都成了殉道者。像1683年的殉道的若望瓦瑟尔,他就是被捆在一门大炮口上,被炮弹轰成了肉酱,炸得稀烂。
这以后教廷传信部,把非洲东岸的马达加斯加岛上的传教工作委托给遣使会。这对遣使会而言,真是一个可怕的考验。会祖圣味增爵派遣了3批传教士,都因为水土不服而相继去世。第二任会长仍然继续派遣会士,但仍然是全都病倒了,只得被迫回到法国。其他的修会,像加布遣会士、耶稣会士、道明会士,也在非洲的其他地区做过种种的试探,效果也都非常的有限。这个广大的非洲黑暗大陆,经过十七、十八两个世纪,几乎没有教友进入内地。谁又能料到,到了十九世纪,非洲却成了天主教传教成绩最辉煌的地区呢?
今天节目最后我要再跟您介绍十七、十八世纪教会在拉丁美洲传教的情况。中南美洲经过十五、十六世纪以来,教会已经建立了两个殖民地。传教士们跟在远征军的后头,在兵士和移民所到之地都树立了十字架。所以十七世纪的初叶,在拉丁美洲差不多已经有1000万的教友,有许多不同的成分所组成。他们有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远征军的后裔,有的是已经皈依奉教的土著印第安人,也有的是从非洲被白人俘虏来的黑奴,再有就是混血儿。这些地方就好像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国土的延伸,被划分为总主教区和主教区。主教们也都是由两国的国王所委派,因为十七、十八世纪美洲的传教区都受到保教权的限制。
按照当时的宗教观念,国王负着真正宗教的使命,好像是罗马教宗在美洲的代理人一样,负起照顾当地人灵的责任。因此,两国国王保护并且控制了传教的事项。主教和传教士们接受了这种控制,从欧洲启程出发时便开始生效。如果没有国王的授权,任何传教士是没有办法搭船前往传教区的。
好,今天的节目我们就暂时的先介绍到这儿,祝福您健康愉快,下星期我们再继续谈这个部分,再见!
